农苗网

葛根汤

葛根专题:带您一站式了解葛根,种植葛根……


葛根汤证



「做最有腔调的中医人」

中医经典 | 养生之道 | 膳食调理 | 国学文化

史夫人
初诊 七月十八日,长途受暑,遭丧哀痛,又新感寒。项颈强痛,腹微痛,昨数如厕,今已止。微咳。脉数弱,舌白不润。仍宜辛温发表,加润药。
葛根9克,赤芍6克,兜铃9克(炙),生姜铜元大四片,麻黄1.8克,花粉9克,制香附4.5克,桂枝3克(后下),象贝9克,益元散9克(包)。
二诊 七月十九日,项强瘥。咳较爽,曾泻一次。腹中雷鸣,稍欲食,食却不舒。自觉仍有热,诊之无热。口苦,舌苔薄白。宜理胃肠。
甘草3克,干姜2.1克,葛根9克(煨),枳壳6克,川连1.5克,姜夏9克,藿梗6克,生姜铜元大三片,淡芩6克,太子参9克,连翘6克。
【按】患者颈项强痛,腹痛下利,乃是
葛根汤之明证,当属太阳中风表实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本案患者长途受暑,遭受哀痛,又新感寒,多种因素相合寒暑湿伤表,而悲哀伤气于中,故陆氏在
葛根汤治疗风寒表实证的同时,加益元散清暑利湿,又因患者有微咳所以再加象贝、制香附、花粉,理气化痰止咳。二诊,病患项强已愈,咳也缓解,唯有脾胃尚不很好,故陆氏指出“宜理胃肠”,以葛根芩连汤为主,再加姜夏、藿梗、干姜连翘、枳壳、太子参等药取法清暑益气汤之方意,以达清暑养阴利湿的功效。
傅太太
初诊 头痛,恶寒,骨楚,咽痛,微呕,不思食。脉浮紧,舌色平。昨发热,今日但寒不热。
葛根9克,赤芍6克,甘中黄4.5克,麻黄2.1克,桔梗6克,板蓝根9克,桂枝4.5半(后下),桑皮9克,杏仁9克。
二诊 感冒热退,胃呆不思食。先是曾发角弓反张,如脏躁,今虽不发,仍复心悸,怕烦。脉舌自和。
云苓15克,炙草3克,白蔻仁3克,
陈皮6克,桂枝4.5克(后下),制香附9克,太子参9克,枳壳6克,生白术9克,煅牡蛎21克,炒谷芽9克。
【按】本案患者头痛、恶寒、骨楚、咽痛、脉浮紧,一望而知乃风寒表实之证,因其无喘故而用
葛根汤为主方。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说:“葛根汤为发热、头痛、脉浮、无汗之主方,应用最广,不必见显著之项强也。其异于麻黄汤者,麻黄证有喘,葛根证无之;麻黄证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葛根证纵有骨楚,亦颇轻微。”陆氏在本案中用葛根汤之主药再加桑皮、杏仁、板蓝根、甘中黄等清热凉血、化痰解毒。
二诊感冒热退,但胃中不和,纳呆不思食,而且还有心悸和角弓反张的迹象,故陆氏以白蔻仁、
陈皮、生白术、炒谷芽、太子参等调脾胃为主,再加苓桂术甘汤化痰饮止惊悸,另加煅牡蛎重镇防角弓反张的风动。
沈宝宝
初诊 感冒发热而咳,昨忽身冷晕厥,此因夹有食积之故,宜五积散,然稚弱,当小其剂。
葛根9克,赤芍6克,枳实6克,生姜铜元大三片,麻黄1.8克,象贝9克,楂炭9克,桂枝3克(后下),杏仁9克,神曲9克。
【按】五积散:源于《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枳壳、桔梗白芷等15味药物组成。
患儿感冒发热而咳,陆氏认为是风寒外感夹有食积,当用五积散,但从陆氏组方情况看,本案处方实际上是
葛根汤加上消食化痰去积的药物,故本书将该病案定位为葛根汤证。此案葛根汤治疗外感风寒之证,神曲、楂炭、枳实、象贝、杏仁之属化痰去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寒、去食积之功效。
【小结】
葛根汤乃是伤寒太阳病之名方,历代医家都很倚重,陆氏也很擅长使用此方。金代成无己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实宜发汗,是以葛根汤发之也。”“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
可见
葛根汤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不喘而有下利者。对于葛根汤,陆氏亦有自己的看法:“葛根汤以芍药破毒害性物质之结:且以缓驰腹内组织血管之挛急,以麻、桂开汗腺而祛毒出表,以葛根输达津液,使消化管中之营养液,吸收于血管,灌注于肌表,则项强自除,下利自止。至于麻疹、天花、猩红热等,其毒害性物质必须排泄于肌表者,得葛根汤,则疹点亦随外达之津液而透发。”此处陆氏汇通中西医,解释葛根汤的药效,并且拓展了葛根汤的适应范围,值得借鉴。




葛根汤


导读:

       经方,(其一说法)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

每天一个方子,重温《伤寒论》

与我们一道每天认识和学习一个方剂

葛根汤 ——总第(24)期


主证:颈背僵硬


(葛根)

[组成用法]
      麻黄10~15g、葛根30~50g、桂枝10~12g、芍药10~30g、炙甘草10~15g、生姜15~20g、大枣5~15枚。
      水煎,分2~3次温服,取汗为度。
     

[方证]
      1.口噤、项背强痛或拘急、紧张,无汗恶风及下利者。
      2.头疼、发热、恶寒,脉浮紧而项、肩,背、腰等处凝滞、强直或曲伸不利者。
     

[现代应用]
      1. 头连项,背及腰。 以项背腰部强痛拘急,紧束不舒为特征的疾病多用本方。如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等。对于使用胃复安(又名灭吐灵)出现的锥体外系症状(如斜颈)等也可使用本方。


      2.本方的作用趋势有“升”的特点,因此,对于头面部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痤疮、脑供血不足等;暴聋、中耳炎、牙龈炎、牙周脓肿、牙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扁桃腺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虹膜炎、麦粒肿等五官科疾病也有较多的应用机会。


      3.其他方面,如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的初起发热,恶寒,脉数者,属于“逆流挽舟’’之法;还用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
     

[经验参考]
      本方是在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再加麻黄而成。桂枝加葛根汤主治桂枝汤证见项背强几几者,加麻黄不仅仅使主治的方向由汗出变为无汗,其使用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发汗的狭义空间。麻黄本身的使用范围就非常宽广,与桂枝相配伍则方剂的作用更加趋向于表层,再配以葛根之“升”,尢疑使本方的走上趋势显得特别突出。“项背强”几几是应用本方的重要指征,”项背部是本方治疗的主要方向,如细野史郎认为本方的使用目标是“后头部,项、肩背强硬”。如《伤寒九十论》载一人病伤寒,无汗、恶风、项虽屈而强,医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与之。叔微曰,非其治也,是谓项强几几,葛根证也。投,戢戢然微汗解。翌口项不强,脉已和。《经方临证指南》载刘渡舟先生治朱某外感风寒,诊见头项强直疼痛已两天。伴肢节疼痛,恶寒,无汗,口不渴。舌苔白,脉数有力。用葛根汤原方,一剂汗出,两剂而愈。“强几几”可以作为一种被动体位来理解。同时,也可以引申为“项背”以外其他部位的被动姿势。如《丛桂亭医事小言》载原南阳先生曾治—商人的妻子,每逢秋天就出现严重的哮喘,痛苦不堪,动作经常不能自主。来诊治时,见她把胳膊架在火炉台上坐着。据称数十日不能动,睡觉也是这个姿势。稍微倾斜身体,就立刻出现强烈的喘悸。饭可以吃一碗左右。问她发病时的情况,答曰:背和项好似木版,回头时也觉疼痛。某医曾嘱服八味九,服至百粒喘稍减。先生予服葛根汤,五剂即可站立走路,继服至痊愈。


      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时要注意体质状态,以外观肌肉比较结实者多见,罕见于虚弱体质者。脉象也多充实有力,属浮紧(脉沉则不可用),按之有汩汨上扬.举动于指之势。但麻黄汤证也常见这种脉象,这就要全面诊察,同中求异。葛根是方中主药,而且葛根的剂量重于麻黄,所以本方相对来讲,颈项疼痛、紧张更突出;而麻黄汤则麻、杏为主,故以喘咳为主。就发热、项强的鉴别,还要注意是否有葛根芩连汤证。因葛根芩连汤证为里热与外邪相结为患,故以汗出、急迫而喘,下利,脉促,心下痞为特征。就加减来看,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颈项腰背疼痛甚者,加茯苓,苍术,川附子(胡希恕先生经验);颞颌关节炎症见口噤难以开合者,加钩藤、丹皮、玉竹、生石膏(刘渡舟教授经验);上半身的痹痛、痉挛,加百部、清风藤、苍耳子、僵蚕等(冯世纶教授经验);全身皮肤瘙痒,搔之则流血,皮肤表面隆起,界限分明,周围有红晕者,加赤芍、丹皮、荆芥、当归;如伴有呕吐者,则加半夏;治疗鼻炎、鼻窦炎加桔梗、生薏苡仁、辛夷、石膏等;当湿热利夹有表证时本方也可以与葛根芩连汤合方使用。
     

[原文点睛]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有下利,葛根汤主之。(32)
      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篇第十;条)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枚(掰)。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注论精选]
      王晋三: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以去营实,小变麻桂之法也。独是葛根麻黄治营卫实,芍药桂枝治营卫虚,方中虚实重复者,其微妙在法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后纳诸药,则是发营卫之汗为先,而固表收阴袭于后,不使热邪传人阳明也,故仲景治太阳病未入阳明者,用以驱邪,断入阳明之路。若阳明正病中,未尝有葛根之方,东垣易老,谓葛根足阳明纤土药,误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谦等:是方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麻黄佐桂枝,发太阳荣卫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阳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丛意重在阳明,以呕利多属阳明也。二阳表急,非温服复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呕,或利,里已失和,虽啜稀粥而胃亦不能输精于皮毛,故不须啜粥也(《医宗金鉴》)。


      郭子光:本方有解表滋液,舒缓筋脉之功,方以葛根为主药,舒缓筋脉,治因血滞而筋脉挛缩所出现的项背强,配芍药则行血舒筋之功增强;麻黄、桂枝解表散邪;生姜发表顺气;大枣滋养阴液;甘草调和诸药(《日本汉方医学精华》)。


声明:用方需中医辩证施治,本文不构成实际用药建议,仅供中医人学习与临床参考!若身体欠安请咨询中医遣方用药)

葛根汤变方

麻黄汤治疗太阳表证,葛根汤治疗阳明表征,现在两经表证同时存在,须看兼证。兼咳喘的用麻黄汤。兼下利的用葛根汤。


桂枝汤的现代应用

病毒性项肌痉挛、颈椎病、落枕、周围性面瘫、病毒性肠炎、肩周炎、头痛,小脑供血不足、老年痴呆,在这个过程中,去麻黄就是桂枝加葛根汤,用的机会更多一些。


在很多医学名著中都有关于葛根汤的记载,但是配伍却不太一样,《医学心悟》卷二有一个葛根汤。

组成】葛根 升麻  秦艽  荆芥 赤芍各 苏叶  白芷 甘草  生姜

水煎服。解肌祛风,升津散热。发汗解肌。


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若口渴者,为热入阳明之腑,加知母;自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参;自汗而口不渴者,乃阳明经中风,去苏叶,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夹温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术。


养生有一招 后溪穴

颈项部拘紧疼痛、落枕,揉按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能得到有效缓解。



巧用葛根汤

?

   我要隆重推出葛根汤。葛根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辨太阳病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我们感冒了只晓得用什么康泰克、白加黑、感康等,其实葛根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个好方子,很多人感受风寒以后,鼻塞流涕,头昏脑胀,关节酸痛。我们可以趁热服用葛根汤,汗一出就全好了。葛根汤的功效远非这些,它还有通经的作用。


    我在临床的应用是深有体会,现在女性月经失调的太多了,她们经常月经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或者半年来一次,有的干脆闭经;脸色黄暗、淡白的,出痤疮的,汗毛多,打瞌睡,乏力,精神差,精力不集中的;有些患者做检查,往往会发现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来了,人变得不漂亮了,女孩子就着急了!到处看医生,也没见能看好,她们就找中医,一般会选用葛根汤。有的女孩子五十天来一次月经,吃了葛根汤以后基本就能够提前来月经了。


     这个方子能催月经,促排卵,所以临床上经常使用。它还能治疗闭经,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要合上桂枝茯苓丸,有的要合上当归芍药散,有的要合逍遥散,有的要合小柴胡汤。


    有些胖女孩脸上长痤疮,总是退不掉,此起彼伏,疮痘颜色发紫,有的伴有脓头,有的呈硬结。月经又不来,皮肤干燥无光泽,吃了葛根汤加桂枝茯苓丸后,痤疮没有了,皮肤又变得滋润有光泽了。还有一些女孩,闭经,有些看着有点浮肿貌,大便经常不成形,一般用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来治疗。


    葛根汤在临床中还能治疗不孕症,有些人不排卵总是不能怀孕,吃了葛根汤以后就能够"调经种子"。葛根汤在妇科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作用很值得我们研究。更神奇的是吃了葛根汤以后,脸色可以变白,滋润有光泽,胸部还能更坚挺,这是和一个美容界的人士交流的时候得知的。现在报纸上经常有广告说通过手术可以让女性没有赘肉,更加性感,其实不要做手术的,用葛根汤就可以。对于女性性欲低下,往往用葛根汤配上甘姜苓术汤就会有很好的效果。甘姜苓术汤又称"肾着汤",这些女性往往会有"腰冷",冷到什么程度呢?有些就像坐在水里头一样,有些腰以下冷的直冒凉气,而且腰部沉重,《金匮要略》中描述说"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些女性肉变松了,腰也没力气了,用葛根汤合甘姜苓术汤治疗很有效。这个方子还能治疗一下老年女性的尿失禁,临床中遇到很多人不好意思讲,一咳嗽、一着急、一出门小便就出了,尿的次数多,用葛根汤加上甘姜苓术汤就能够见成效。


     另外,我们在临床中使用葛根汤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体质,葛根汤适用于那些体格壮士、武夫,这些人能喝酒能吃肉,肤色黄暗,一旦出现毛病,就会表现为头昏、头痛,腰痛不利,性功能不良;女性也是脸色发黄,皮肤比较粗糙,有点浮肿的,有这些临床表现才能用。细皮白肉的不适合用。因为葛根汤中有麻黄,在使用麻黄这味药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强调——体质。张仲景治疗一身面目黄肿用过麻黄汤,"黄"是指脸色黄,发暗;"肿"是指貌似浮肿;这种情况下使用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个白白瘦瘦的人,用了后会出汗、心慌、心悸等,所以有上面出现"麻黄"体质的人才能使用麻黄,用葛根汤,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包括上面讲述的种种病证,应用这个方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体质因素。


     葛根汤还可以提神,这是日本的汉方大家大冢敬节讲述的,他主要用古汉方来治病。他最早是学西医的,因为患有严重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他开了甘草泻心汤,吃了后口腔溃疡就好了,从此他就开始学习和研究古汉方,现在成为日本汉方派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据说他晚年精神不太好,经常喝饮料来提神,喝的就是葛根汤。现在在日本很多青年人考试前都要喝葛根汤,因为他们要提高成绩,要进入好的状态就喝葛根汤!葛根汤里麻黄的兴奋作用非常好。现在有很多人经常白天打瞌睡,没精神,晚上又出现睡眠障碍,黑白颠倒,我们可以给他用葛根汤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让他白天兴奋充满精神。因为没有充分的兴奋,就不会有充分的抑制,这是一个矛盾,兴奋了以后,到晚上就能够充分的休息了。有时候麻黄还可以和温胆汤合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吃镇静药后的副作用,如流口水、无力讲话、眼神呆滞,就用温胆汤加麻黄兴奋一下,疗效立竿见影。所以麻黄的作用很值得深一层的研究。


     葛根汤还可以治疗醉酒的。喝醉酒以后,烂醉如泥,就用葛根汤,吐得厉害的就加半夏、竹茹,有腹泻的就用葛根芩连汤。还有些报道说可以考虑用葛根汤来治疗脑梗,治疗一些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等。葛根汤还能治疗面瘫,效果也是不错的。很多人面瘫都用牵正散没效,用葛根汤就有效。


    让我们共同学习经典运用经典,发扬经典,弘扬国粹!


桂枝汤和葛根汤的用途——感冒常用药 家中必备


    桂枝汤是针对风寒感冒初起,怕风怕冷,清鼻涕,有汗或者大汗,也有可能发烧。


   葛根汤是针对津液缺失过多的干烧,无汗,或者后脑勺酸胀,全身酸胀的感冒初起。如果后脑勺酸胀,全身酸胀的感冒初这个症状伴随有汗,可以去掉麻黄。


     葛根汤重要辨证点就是后脑勺僵硬,如果有汗,后脑勺僵硬,是需要去掉麻黄的,后脑勺不僵硬,用桂枝汤。


   慎记,有汗千万不要加麻黄。会把人打虚的。


   一般的时候出汗吹到了风,孩子开始打喷嚏,流清鼻涕,但毛孔还能流得出汗的时候,1小时内赶紧给喝桂枝汤,基本上孩子就不会感冒变严重下去。


   葛根汤用在出很多汗的时候,突然进到空调间,毛孔完全被闭塞住,孩子发高烧,类似的这种身体大量脱水状态下突然遇到冷气,毛孔完全被闭塞住,没有办法排汗引起的发烧,感冒,就马上用葛根汤。发汗以后就退烧,感冒也完全好了。


   举例:当您是在出汗的状态下得到的感冒,比如玩得满身大汗然后进空调房,一下子受凉了得到感冒,毛孔闭塞,人感觉有点冷,不管是否发烧了,都可以马上用葛根汤。


   当您是坐飞机经过2-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上的空调系统嚷您的身体内部很干燥,然后空调又太冷,你得到了感冒,也可以马上用葛根汤。


   平时受寒感冒了,毛孔闭塞没有汗出,喷嚏不断,也请马上使用葛根汤。


     使用葛根汤请注意,当用药后会发汗,请把汗及时擦干,最好在家休息一天不要嚷孩子出去再见风,当天最好也不要洗澡,否则万一再受到风寒,会造成重复感冒,这时候你会以为葛根汤没有用,其实是您照顾孩子不周所造成的哦!


    葛根汤用在我们体表看得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的意思是感冒时鼻子有点鼻塞、打喷嚏、甚至流鼻水就可以用葛根汤。刚开始感冒,感冒在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咽、喉的问题,可以用葛根汤处理。感冒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后脑袋、脖子这边昏昏沉沉的,脖子僵硬起来,转动不流利,感觉自己感冒了,就可以用葛根汤。


    分析感冒特性,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畏寒:人怕冷的现象,但只要加上一件薄长袖,人就不会觉得冷了。恶寒:比畏寒严重,人严重怕冷的现象,人厌恶寒冷,躲到棉被里能仍然怕冷。人发烧时我们摸额头、量体温,这些都在体表,都是葛根汤适用范围,因此葛根汤可以治发烧。畏寒、恶寒都是在体表,人会起鸡皮疙瘩,这也是葛根汤适用范围,葛根汤也可以治畏寒、恶寒。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但是不可说葛根汤是感冒药。


    家中常备用桂枝汤、葛根汤,在刚开始有不停打喷嚏的现象出现,也就是感冒的初起阶段,(有些是一感冒就马上高烧,同样也可以使用),半小时内马上用桂枝汤或者葛根汤把感冒病毒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了感冒发生。如果您的孩子以前每月感冒,善于使用桂枝汤葛根汤,能做到一年只感冒1-2次没问题(春夏交接,秋冬交接的季节,温差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很小心)。

           


神通广大的葛根汤


   经方医学模式具有规范化的特点,思维简洁,应用简便,值得推广。我万分崇拜医圣张仲景,学习经方,尤善用葛根汤,葛根汤及其类方、合方的使用占每日处方量三分之一强。兹此介绍经验如下:

1、方药组成

葛根60-90-120-300克,麻黄5-10-15-30克,桂枝或肉桂10-15-30克,赤芍15-30-60-90克,甘草10-15克,生姜15-30-60克,大枣15-30克。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用法:北京东华原煎药机足水煎取,煎煮时间约30-60分钟,自动分装,每包200毫升,日三服,用于急危重症时可超大剂量使用,可小量多次频服。

3、功能主治

表里双解,通阳化气,养阴生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补虚和中。

4、适应病证

太阳病经证、腑证,太阳阳明合病,涵盖着感冒、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脑动脉硬化及脑梗塞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视网膜阻塞、突发性耳聋、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毒性心肌炎、神经性耳聋和眩晕、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迟发性运动障碍、输尿管结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腰椎退行变、不孕症、闭经等,侧重于表里同病或者实多虚少的各科疾病。

5、应用指征:

遵从六经病“病、脉、证、治”辨证论治原则,本方证辨证属于太阳病或太阳阳明病,有以下特点:

(1)症候:头痛、发热、颈项强、肩胛痛、腰背痛、头晕、头昏、关节痹痛麻木、手足冷、易疲劳、耳鸣、耳聋、眼睛干涩、迎风流泪、视力欠清、鼻塞、流涕、腹泻、肥胖、或者检查有末梢神经循环不良、血压异常、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等 ,或病证特征吻合太阳经、阳明经循行路线的所有病变,具备其中之一项或数项者;

(2)脉象:双寸脉独见浮或弦,或左、右寸部单侧浮或弦者,或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脉象呈现阶梯状即从寸、关、尺依次出现从高到底或由强到弱的脉象特征者。

综合(1)、(2)分析,病机符合上下不通、左右不利,气机升降失调,血气上逆或下降,太过或不及,阴阳失调甚至阴阳厥逆,阳盛阴虚,病症不分科属,均为本葛根汤的应用范畴。

6、处方来源

本方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组成及用法: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涉及应用的条文有三条: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

(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按当代考古所得,汉代一两约等于现代15.625克,即原方剂量近似值为葛根60克、麻黄45克、桂枝30克、 生姜45克、甘草30克、芍药30克 、大枣十二枚 ,自唐·孙思邈开始、尤其明·李时珍以“古之一两,今取一钱可也”而倡导一钱约为3克,被现今国家药典与中医教育本科教材采用,葛根汤的主治范围相对较窄,应用甚至仅仅限于外感病中具备颈项强痛者。

  7、方证主治分析

  (1) 君药葛根的药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 “ 葛根,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据原文分析,可获许多启发:

  味甘平:甘平之味近于食品,无怪乎现代把它当保健品开发;

  主消渴:提示可润燥生津除烦,消渴之证,多饮易饥,饮不止渴,与现代高血糖者表现类似。

  身大热:提示可退烧,可解表散热;呕吐,由胃气不和所致,止呕吐,可和胃,提示可

畅气机;

  诸痹:风寒湿杂而为痹,痹则不通,治诸痹,提示可通络,可调畅经脉血气;

  起阴气:提示可升发阳气,和阳助阴;

  解诸毒:凡毒皆可解,毒之义甚广,药毒、食毒、内毒、外毒等等,凡毒皆可解,后世认为尤可解酒毒;代谢综合症形成的机理主要在于食毒蕴积,故葛根必用。

  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葛谷,葛根的果实,止泄泻,年代越久远的越好,也许葛谷不易找到,故张仲景治下利也只用葛根。

葛根在现代有两类,一为干葛,一为粉葛,用途相混,距张仲景时代真伪难分,但本方证强调只用干葛,粉葛堪当食用佳品。

  现代分析葛根的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葛根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对多种脏器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有解痉、解热及降低血糖作用;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2 ) 臣药麻黄的药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

  现代认定麻黄的主要功用主要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麻黄药效剧烈,从古至今均认为“麻黄、细辛不过钱”,害怕麻黄的毒副作用。其实细辛的毒性反应,只限于散剂中, 水煎剂中小剂量、甚至超大剂量使用并不明显。这种惯性思维,认定麻黄是发散风寒药,而仅仅用于辛温发汗与宣肺平喘。实际上,麻黄的宣痹通络作用非常强,且呈双向调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与剂量相关,少量的麻黄宣发,大剂量的麻黄降逆,试作分析:

  味苦温无毒:味苦降逆、温性发散,提示麻黄的功效有双向性,可升散、可降逆。现代认为麻黄有一定毒性,将麻黄生物碱成分提纯使用,与中医辨证应用已大相径庭。

中风伤寒头痛:中风是六经病皆有的外证表现,本条指太阳中风,如现代语言所谓伤风受寒,故太阳病中风伤寒必头痛,提示麻黄是风寒引致头痛的特效药。

  温疟:《金匮要略》记载:“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指不寒反热,骨节疼痛,时呕,是温疟的主证,提示麻黄可散热、且解一身骨节疼痛。

  发表出汗:提示麻黄的发表、解表作用,且一定引致出汗。通过发汗来祛风解表的汗法是中医最重要的治则之一。后世温病学派惧怕麻黄之力,发汗改取荆芥、防风,疗效已是大为逊色。汗为水之上源,后世医家从麻黄发表出汗的功效,宣发肺气以利水消肿,疗效非常药可比。

  去邪热气:麻黄性味苦温,去邪热气,以温散热,是从《黄帝内经》倡导“火郁发之”的从治之法,提示去邪热气,也是麻黄的重要药证。

  止欬逆上气:提示麻黄的止咳、平喘作用。

除寒热:寒热提示病位在表,除寒热,即提示麻黄是表证要药。

破癥坚积聚:癥坚积聚必因阳郁寒闭、气血瘀滞、饮积痰凝而生,本药证提示麻黄可通血脉、破瘀滞,化痰饮,散结聚。此功效后世医家鲜有发挥。

  现代分析麻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麻黄碱的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兴奋α,β-受体而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非常强。

药理实验证明,麻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麻黄的水或乙醇提取物有抗过敏及免疫作用、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并且从药物动力学角度证明,由于伪麻黄碱与麻黄碱成分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临床上麻黄与氨茶碱不应同时使用。

  (3) 佐使药

  将葛根汤方继续拆分,撇开君药葛根、臣药麻黄,剩下的佐使之药是一个完整的桂枝汤。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桂枝汤的应用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作桂枝法,桂枝法是六经病辨证论治体系中的第一大法,《伤寒杂病论》载方314首,从桂枝汤化裁变化出的桂枝汤类方就达19个,主要分布在太阳病与太阴病的条文中,而含桂枝的方剂占约总数的三分之一,广泛用于六经病及杂病的主治配伍,可见桂枝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药物。

 
 

  桂枝汤的功效,可以概括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以桂枝的辛甘热助阳,芍药的酸苦寒助阴,再以生姜的发散,配以甘草、大枣的甘甜,辛散、甘补、酸收合用,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理,组成一个既能解肌发汗,又可调和营卫气血,健脾和胃的阴阳调和之方,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与滋补强壮作用,对太阳病之表虚、太阴病之里虚的特点,从虚实予以化裁合方使用,疗效确切。而现代,桂枝汤广泛用于内、妇、外、儿多科及多系统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小儿多动症、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冻疮、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妇女妊娠恶阻、经前产后诸症等多种病证。

  所以,葛根汤组方非常严谨,以葛根、芍药之寒,麻黄、桂枝之温,寒温共济,再辅以健脾和胃之生姜、甘草、大枣,君臣佐使的配伍,完全符合《汉书·艺文志》规定的经方原则:“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应,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处方特色。

《黄煌经方医话》“葛根汤”三则


黄煌经方医话

27


作者/黄煌


葛根汤的叹息

医话(一)

今天午睡中,手机铃声响起。这是s老的儿子打来的,电话中他兴奋地告诉我,服药3剂后,他父亲已经能下地走路了,而且走了15分钟。

       4天前,接近九旬的s老被家人用轮椅推进我的办公室。他脸色黄暗,突发不能走路已经5天。S老有帕金森综合征、脑梗、房颤、糖尿病等病史,长期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家人说,老人是雨天外出归家后即觉不适,夜流口水,所幸话语不糊,思维尚清晰。我断为风寒外感,中风轻症,当即开方:葛根6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川芎15克。嘱咐得汗则有佳兆。今天他儿子告诉我,药后果然出汗很多,但精神遂振,说话中气又足了。

         按当今中医常规,这种病要用清热活血药,但我用葛根汤加川芎控制了病情,这得益于经方思维。葛根汤的经典方证,一是“项背强”,这是头项腰背的肌肉拘急,可以导致头痛、腰痛,可以导致步履乏力,也可以口噤不得语;二是“无汗”,而无汗之人,多表现为皮肤干燥、黄暗,同时精神不振、嗜睡、头晕等。以上病症,正是S老的临床表现。而其人素体壮实,腰板硬朗。其病其人,与葛根汤证相应。加川芎的原因,是此药多配麻黄桂枝治疗中风,如小续命汤等就是。药后果然得汗,汗出而肌肉松解,步履复常。

        古人治疗中风,分中经络中脏腑之别。S老这样的中风,大约就是所谓的中经络,用方不离麻黄桂枝葛根等药,其法是解散风寒。但是,这种方法到了今天却几乎失传,绝大部分患者是被推向急诊室去输液挂水,或开一堆活血通络的中成药任病自愈……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停下键盘的敲击,轻轻叹息:葛根汤啊,你名震中外,彪炳千古,为何到了今天,却被中国的中医们忘却,只能静静地躺在书堆里?这也是浪费,这是一种科技资源的浪费,无疑更让人心痛。


葛根汤加杏仁治疗便血

医话(二)


     

钱男,33岁,因大便不明原因出血1年半于2015年4月17日来门诊求助。诉说剧烈运动后,晨起大便带血,色鲜红。曾经尝试外治内服等多种方法,均无效。大便每天1次,不成形。骶尾部酸胀不适,但不影响走路。其人身高170 cm,体重74kg。体格壮实,面黄暗,眉毛浓黑,躯干皮肤干燥,背部有痤疮,脉浮,84次/分。既往史:腰肌劳损。处方:葛根6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干姜5克、红枣20克、杏仁15克。7剂,餐后服。4月24日复诊:药后第三天大便出血停止,大便成形,每天一次,脉搏68次。原方继服,每周2剂,饭后服。

   此方是葛根汤加杏仁。为何用葛根汤?是其人体型体貌属于葛根汤人的特征。其一,背部痤疮,腰肌劳损,尾骶骨酸胀,其部位均是葛根汤主治部位“项背”的延伸。其二,其人面黄暗、体格壮实,皮肤干燥,是葛根汤方证“无汗”的延伸。其三,大便不成形,是葛根汤方证“自下利”。方人相应,已经占了葛根汤证的一半。那么,为何大便出血用葛根汤?确实,临床上葛根汤用于出血的报道不多见,但肛肠病用麻黄及其类方的案例也是有的。麻杏甘石汤用于肛瘘、痔疮。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便秘、脱肛等。这些个案,提示了麻黄对盆腔肌肉及其器官有选择效应。本案所以用葛根汤加杏仁,也是基于这种思考。经过观察,疗效满意。

   大便出血,特别是痔疮出血,是常见病,现代肛肠病专科大多用清热凉血的方药较多,如地榆、槐花、槐角、大黄、黄芩、当归、枳壳等多是常用药。但从文献调查来看,用于肛肠病的经方真不少,三黄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当归赤小豆汤、胶艾汤以及麻黄类方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有应用的机会。

   为何麻黄类方可以用于肛肠病?可以想到的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古代医学理论。这概念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曰:“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临床所见有肛肠病的患者不仅有局部症状的便意迫切、里急后重、肛门下垂、大便无力、疼痛等。而且患者大多壮实,或伴有有胸闷、咳嗽、皮肤瘙痒等,是符合肺热郁闭的表现。

下面,请大家看看宁波名医范文虎先生用麻杏石甘汤治愈便意急迫的医案一则。

上海一名贾,年卅余,形气壮实,饮食如常,而苦于泄泻,日五六次,已五月余。遍历名医,投清利、峻攻、固涩、温脾、温肾之剂皆无效果,邀余至上海往诊。余按其脉,右寸独紧,其余皆平,呼吸略气促,便意迫急。余曰:此乃肺移热于大肠之候也。……投以麻杏石甘汤,麻黄用三钱。药后当夜得微汗。次日余按其脉,右寸转平。告曰:此将愈之兆也。果然,即日泄泻停止。五月之病安然而愈。(《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虎专辑》


   五月久治不愈的便意急迫,麻杏石甘汤一剂即平,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此案虽说是泄泻,恐怕不能排除肛肠疾病。前案是葛根汤加杏仁治疗便血,此案是麻杏石甘汤治疗便意迫急,让人不得不对麻黄类方与肛肠病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要继续观察。                                 (2015/6/10)


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不孕

医话(三)

某女警,婚后七年未孕,曾经自然流产一次,宫外孕一次,后月经周期紊乱,常数月一至。人丰满,脸有散发痤疮,而背部尤多。来诊时月经已2月未至。望其面色皮肤娇嫩,遂撩起其裤管,见下肢皮肤干燥,扪之有刺。舌暗。是寒瘀体,用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药后数天,月经来潮。两周后来诊,希望服助孕药。我仍用原方,嘱其耐心服用数月,待体质调整,以候孕机。服药不到月,月经逾期不至,去医院检查,妊娠试验阳性。得到消息,喜极而泣。后嘱其服用当归芍药散保胎,现休息在家养胎中。葛根汤散寒通经,效同黄体酮;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以防输卵管堵塞。对体质健壮的女性比较适宜。




侧栏导航
农苗网微信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