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文章详情

葛根的记忆


工厂从湘西山区整体搬迁到岳阳已有整整25个年头了,三线岁月中的很多东西已渐渐淡忘了,但山区里特有的一种植物——葛根,却成了我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淡紫色的葛花就开遍了山野,弯弯曲曲的葛藤也爬满了大山的沟沟岭岭。山里的老乡们荷锄上山采挖葛根,蒸熟后再拿到集市上出售,我们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于是,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厂里的男女老少便成群结队上山采挖葛根。



葛根常生长在岩石的缝隙中,要想把它挖出来只能先用洋镐慢慢挖松岩缝周围的泥土,再用洋镐把岩石撬开,岩缝下压着的葛根就完完全全地裸露了出来。挖葛根是件很累人的事,一天下来,最多也就只能挖上十来根,可厂里的职工家属却总是乐此不疲。每逢厂休日,高高的山岗上到处都是挖葛的人群,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边挖边聊,挖多挖少都无所谓,关键是活动了筋骨,锻炼了身体,增进了了解,融洽了关系,实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美事!

葛根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后食用。把葛根洗净后,剥掉外面一层皮,白色的根茎便露了出来,撕上一缕放在嘴里一嚼,一泡清甜、甘醇的汁液便流了出来,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清凉,会一直顺着你的脾胃,甜到你的心坎上。不过,吃葛多半还是蒸熟后再吃。在灶屋里支上一张大锅,把切成一段段的葛根投进去,然后放进清水用旺火蒸煮,半个小时后,屋子里便弥漫开来一股甜丝丝的葛香,揭开锅盖,诱人的热浪便会扑面而来。我们这些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冒着蒸汽的锅里取葛,撕掉黝黑的外皮,再把米黄色的根茎放进嘴里咀嚼,越嚼越香,越嚼越甜,只到把那一团残渣吐掉后,嘴里还留有一种粉粉的、甜甜的、凉凉的感觉,这种感觉伴着我们这些军工子弟度过了最快乐的童年时光。

在条件艰苦的山区里,物资十分匮乏,粮食需要定量供应,多数人家的大米都不够吃,葛根这时就派上了大用场。葛根由于富含淀粉,所以是口粮不足的最好补充。记得我们读书时,书包里除了书本文具外,总还要带上几段葛根,肚子饿时就掏出来啃上几口,葛根使我们远离了饥饿的威胁。葛根不光可以饱肚,更重要的是它有治病、防病的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止眩、消渴、解毒败火、祛脂、护颜、醒酒乃至上品”。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葛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记忆力,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抵制作用,是一种延年益寿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三线生活的20多年时间里,很少有职工家属患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据厂里的医生说,这很有可能是大家常吃葛根的缘故。



我常想:葛根不择地势优劣、不论土壤的贫瘠,默默植根于大地、无私奉献于人类的精神,多象扎根三线的军工战士啊!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千千万万风华正茂的军工战士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繁华的都市,拖儿带女钻进闭塞的大山,他们甘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每当提及“三线建设”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便会想起许许多多普通平凡的长动人。我会想起为了研制倒档摩托车,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长眠在大山深处的产品设计工程师;我会想起为了保护工厂的设备免受洪水的侵袭,冒着生命危险,手搀着手跳进汹涌的洪水中,与洪魔搏斗的党员干部们;我会想起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自掏腰包,为孩子们送书本、送条幅,义务担当校外辅导员的离休老厂长;我还会想起为了使工厂早日摆脱困境,谢绝年薪上万的收入,甘愿扎根深山的老劳模……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生活在我们身边这一个个普通的三线人,不正是国防建设的“脊梁”吗?



今天,我们告别了艰苦的三线,走进了喧闹的城市。再也难寻觅那清甜爽口的葛根。每到葛根采挖时节,我便会时常怀念起在三线挖葛那热闹的场景。今年春节期间,办公室的同志到湘西给我捎回了一盒经过加工提炼后制成的葛粉。回家后,我马上冲了一大碗,吃着美味可口的葛粉,沐着满屋飘香的氤氲,我仿佛又回到了令我魂牵梦萦的三线,我又想起了大山上那漫山遍野的葛藤,想起了奋战三线的那些峥嵘岁月,想起了那些可亲可敬的三线人……



作者简介
张支建,湖南省岳阳市冷水铺长江动力机械厂党委工作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