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水是花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花木种植成败的关键,科学浇水十分重要。一、适时浇水浇水的时间要根据花木的类型及缺水情况来定。旱生花木如黑松、夹竹桃、仙人掌(球)、石莲花等,其耐旱性较强,适当的干旱对其生长有好处,水浇多了反易引起烂根、烂茎,甚至死亡。对旱生花木浇水,要直至土壤表面发白、手摸土壤发干时才浇,做到“宁干勿湿”。湿生花木如马蹄莲、鱼背竹、海芋、水杉、枫杨等,其耐旱性弱,需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干旱易导致其生长不良或枯萎,甚至死亡。对湿生花木要经常浇水,做到“宁湿勿干”,使土壤总是处于湿润状态,但不能积水,否则易引起烂根。而像月季、山茶、桂花、君子兰、茉莉、石榴、五针松等绝大多数花木,其耐旱力处于旱生花木与湿生花木之间,适宜生长在干湿适中的环境中,浇水要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只要发现土壤干的迹象,要立即浇水。水生花木如荷花、睡莲、凤眼莲、金鱼藻等需长期生活在水中,对它们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二、适量浇水浇水量的多少因花木的产地、喜水特性及季节不同而异。原产于热带的花木需水量较多,浇水量相应要大。原产于冷凉地区的花木需水量较少,浇水量相应要少。叶片大、质地柔软的植株需水量大。叶片小、质地硬或表面覆有蜡质层的植株需水量少。对大多数喜湿润而又不耐大水的花木,如杜鹃花、山茶、月季等花木,不要等土壤干透了才浇水,只要见表土干燥发白就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必太多,要做到盆土有干有湿,既不可长期干,也不可经常湿,而要干湿相间。对梅花、天竺葵、蜡梅等喜干怕湿的花木,要按“干透浇透”的原则浇水,要待表土和里土干透了才浇水,而且要一次浇透。用仙人掌(球)等多浆多肉植株做盆景的,花盆内绝不能积水。季节不同,浇水量有所差异。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加大,花木逐渐进入生长旺盛期,浇水要逐渐增多。在我国南方,春季雨水多,此时对野外的花木不需另行浇水,要注意排涝。但对室内的花木要适当多浇水。夏季天气炎热,花木生长旺盛,花繁叶茂,蒸腾作用强,浇水量较大。特别是遇干旱天,更要注意抗旱,确保水分正常供应。到了秋季,气温逐渐回落,花木生长减缓,需水量较春夏季要少,浇水量要相应减少。到了冬季,花木几乎停止生长,呈休眠状态,需水量较少,此时要控制浇水,只要土壤不干就不浇水。三、适当的方式方法浇水浇水的方法很多,有喷灌、漫灌、浇灌等。一般露地和盆栽幼苗,因植株矮小,宜用喷壶浇水,可避免因水量过大将小苗冲倒或使泥浆沾污叶片。大苗可用喷壶、水桶等人工浇水。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喷灌较佳。它既可将土壤浇透,又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板结。在烈日下不能直接浇温度太低的冷水,应将其贮存1天待其温度回升后再用。否则,会使根毛受到刺激,阻碍其正常吸收水分,导致“生理干旱”,造成叶片枯焦。在干旱高温季节,除正常浇水外,应向叶面及空中喷水,既可降低温度,又可增加空气温度。但这种办法对有些花木不可使用,如荷包花、大岩桐等,因其叶面有较厚的茸毛,落上水后不易挥发,会引起叶片腐烂。对施肥后的花木要立即浇一次透水,使肥料充分溶化,便于花木吸收。对有些盆花如桂花、杜鹃、山茶等花木,在头一天傍晚施用液肥后,第二天早晨要再浇一次清水,以冲淡盆土中肥水的浓度,这样既便于根毛吸收,又防止伤根。对已脱水的花木,其根毛已受到损伤,吸水能力降低,不宜马上浇大水,只能先少量浇水,使其吸收能力恢复后,才浇大水。否则,易造成植株质壁分离,导致植株死亡。四、浇合适的水给花木浇水以浇软水为好,湖水、河水、池塘水多为软水。硬水因含有钙、镁等无机盐,不利于花木的正常生长,不宜使用,井水多为硬水。在自然水中,以雨水和雪水较为理想,池塘水次之。用自来水浇花时,因其含有较多的氯离子,不利于植株生长,应将其在空中暴晒1天至2天后待其氯气散失后再用。千万不要用含病菌较多的死水、洗衣用的肥皂水和含油污的洗碗水去浇花木。中国农业网编辑 (记者 佚名) [详情]
莲藕是人们喜食的水生蔬菜之一,多为露地栽培,7月下旬开始收获。近年来我地摸索利用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冬春季栽培,使莲藕的采收期提前到6月上旬。一方面可与露地栽培相结合,实现鲜藕周年供应,满足市场淡季蔬菜供应,另一方面可提高莲藕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修建日光温室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大小适宜的藕田或水稻田修建大棚。大棚一般宽10米,长50米,东西向。在北面修筑高1.8~2.5米土墙,东西两侧修筑坡度为20~30度的斜坡土墙,棚内用木柱或水泥柱和毛竹立架,上铺棚膜,根据气候条件加盖草苫或室内炉火加温。二、整地、选种与栽植建棚前施足基肥,整好地。选择产量较高、抗寒性强、生长旺盛的早熟品种。挑选的藕种需肥大,藕芽粗壮,顶芽、侧芽和叶芽完整,藕头、藕腰和后把子齐全,才能保证新的植株生长旺盛,如带有小藕,可保留。藕种要随挖、随运、随栽。栽植时间为12月份至翌年2月份,选温度较高的晴天栽种。栽种密度为株距1米,行距1.5~2.0米。栽植时,种藕前端顶芽入泥稍深,一般15厘米左右,防止栽得过浅浮起冻死顶芽,栽后要及时灌水保温。三、保水控温若选择保水性好的沿湖水稻土壤,不需地下铺膜保水。栽种后,白天水层在3~5厘米,晚上或阴天水深5~10厘米,盖上草苫保温。如天气突变寒冷,应加水防冻,同时加热。出现浮叶时,保持水深5~10厘米,出现2~3片真叶后,保持水深10~20厘米。3月中旬,荷叶盖顶后,室外气温也逐渐升高,保持水深5~7厘米。中午当外界气温达到20℃左右时,棚内温度可能高达30℃以上,必须及时遮阴或通风降温。当日平均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揭去草苫和棚膜,水位保持10厘米左右。四、施肥和除草莲藕需肥量大,且需氮、磷、钾配合比例适宜,应重施基肥,一般占全生育期需肥量的70%,追肥占30%。基肥可在整地时施入。一般每亩施优质圈肥5000千克,或人粪尿2000~2500千克,或大粪干1000~1500千克,并可配合施入草木灰100~2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尿素20~30千克。追肥应在2~3片真叶出现时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揭去棚膜后,各追施1次,每次每亩追人粪尿10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4月下旬为结藕前期,可追施硫酸钾10千克,但氮肥施量不可过大,以防引起上部荷梗与荷叶疯长、贪青,推迟结藕期。保护地栽培莲藕,由于温度低,生长慢,在荷叶封行前,易生杂草,要进行多次除草。特别是在沿湖新开藕田,除草是大棚藕成败的关键。追肥前要先拔净杂草或边追肥边拔草。肥料追施后一定要保持有10厘米左右的水层,并严防肥水流失。五、防治病虫害莲藕病害主要有腐败病,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用50%多菌灵200倍液点穴或喷雾。虫害有蚜虫和潜叶摇蚊,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防治,对莲藕潜叶摇蚊,可用35%卵虫净乳油1.500倍液或25%喹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六、采收进入6月份,莲藕充实肥大,即可采收嫩藕上市。挖藕时,先将水放干,然后,挖去上层泥土,仔细将藕刨出。 (记者 佚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