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是一种害虫,所以有时一些杀菌药的花盆朋友们,这是不行的,根据一些农药防治建议一些经验花道,如皮肤虫灭,灭菊酯,噻虫嗪等对症,或选择根据症状喷洒杀虫剂时,较好选择其他低光照喷雾下周晚些时候,至少两次。玫瑰是患蓟马,叶,叶,芽,芽变成畸形的症状。 [详情]
近年来,我场实施省科技厅科技星火项目,先后从省外引进梅兰口红、贝拉米、美国粉、红衣主教、红九○五个玫瑰鲜切花新品种,总结出一套规范化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品种布局:以梅兰口红和贝拉米为夏季主栽品种,美国粉可作夏季或秋冬季搭配品种。红衣主教和红九○作为秋冬季主栽品种。 2、定植期与密植规格:春季定植适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密植规格以畦宽1.5m(畦沟60cm),畦高30cm,每畦种植2行,畦内行株距30×25cm,每亩苗量种足2500株。 3、施肥:在中等土壤肥力栽培,亩施纯N35-40kg,P2O531.5-36kg,K2O35-40kg。N、P、K比例约为1∶0.9∶1。其中有机肥料应占60%以上。需肥量大的红衣主教品种多施,其他品种则视情少施。亩用腐熟禽畜粪肥、人类尿、蘑菇料、山土灰、烂稻草等3000-3500kg作基肥。重剪后追肥,于畦的两旁离根远处开沟,以有机肥料适当搭配化肥深施,施肥后结合中耕培土。平常切花后根据植株生产情况可采用掺水浇施的方法追肥。 4、修剪:夏季主栽的品种,冬季重剪;秋冬季主栽品种,夏季重剪。修剪时对分枝较少、弱势的植株可采用折枝方法替代剪枝。调节花期,可参照品种的积温进行推算适剪期。常规修剪:主要是切花时应在枝条基部以上1-2个芽点处剪断,不可高位剪,防止形成中空状态。 5、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选晴好天气中耕除草,中耕可结合施肥,并搞好培土修畦。 (2)排灌水:雨季或暴雨应及时清沟排水,干旱季节要适当引水灌溉,首次灌水以水位达畦高三分之一即断水,此后灌水的水位比前一次略高即断水,让其自然若干。 6、冬季保温:11月中、下旬当夜温处于13℃左右,要覆盖薄膜保温。晴暖天气,昼温达27℃时,需打开通风层降温,下午4点左右封闭通风层保温。 7、主要病害防治 (1)黑斑病:又名褐斑病,病原为放线孢属的真菌。整个生产期均可发病,一般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发病重。防治方法: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夏季新叶刚刚展开时,每7-10天用50%多菊灵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喷一次。 (2)灰霉病:病原为丝孢钢、丝孢目的一种真菊。温度大、通风不良易发病。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部,减少侵染来源,对于凋谢的月季花也应及时剪除。用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并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3)白粉病:病原为单丝壳属的真菌。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修剪和销毁所有死亡的感病枝梢,可减少侵染来源。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液3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记者 佚名) [详情]
兰花好看不易养,许多“种在小院中,希望花开早”的有心人,恐怕都经历过“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的焦灼。 养花护草,要注重与季节、天气相配合,养兰也不例外。一般说来,栽培兰花要留意以下一些条件: 光照。兰花是半阴生植物,喜爱阳光,但又切忌暴晒。半阴是较适宜的,即要求50%至70%的遮光率。一般夏季要求遮光率高一些,冬、春季则应适当增加光照量。因为室内的光照容易控制,所以家庭养兰较好在室内。若在室外种兰,应采取一定的遮阴措施。 温度。一般说来,适宜兰花生长的温度为25-30°C以上的气温,不同品种的兰花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当气温超过30°C时,一定要注意浇水降温。 湿度。兰花对湿度的要求较大,一般在4-9月的生长期中需要维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冬季可降至50%左右。夏秋比冬春、晴天比雨天更要注意让兰花吸收水分。若是洒水,一天可洒2-3次,以淋湿叶面和盆面为度;若是淋水,可每隔2-3天淋一次,淋至盆底有水流出为止。 通风。通风不良易使兰花患病虫害,叶子的尖端常会枯焦。夏季尤其应当加强通风,有条件的可使用排气扇或电风扇来使空气流通。 肥度。兰花植株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大,根部吸收也较缓慢。因此施肥不可过多。不施“浓肥”(稀释不超过10倍的肥料),不施“热肥”即夏季气温高于30°C时不施肥。此外,阴雨天也不宜施肥。 只要注意了这几个条件,用心护养,“满花一簇簇,添得许多香”的景象就不难看到。 [详情]
维他命的功效有效施肥的秘诀--重点是多施几次肥 1.只须在生长期间施加肥料 寒冷的冬季期间植物有一半会进入冬眠状态,如果这时候施肥的话,反而产生肥料敏感症或是变弱,进而导致枯死。观叶植物的施肥,只有生育期当中的5-9月。但是,冬季开花的仙客来、报春花、里加斯、秋海棠等植物,则须定期施以液肥。冬季开花的仙客等植物,即使冬季也一样要定期施液肥。2.底肥须在植物种下去之前先放进盆底里底肥主要的功能是,促进植物的发芽和成长,因此较好选用效力较持久的缓效性肥料。如果是室外植物,较好用油渣和骨粉室内则以Eightball等为佳。使用骨粉时可以直接混在土里,但如果是固体形的,则要放在盆底不会接触到根部的地方。在盆底周边施放效果比较缓慢性的底肥。移植的植物则直接埋进土里就行了。3.固体肥放在离花株较远的地方液肥则施在株根 植物在生育期间施的肥,包括固体肥和液肥(花肥等)。块状和粒状的固体肥效果比较缓慢,所以放在距离花株较远的盆之边缘,摆在2-3个地方,浇花的时候就会慢慢溶化,渐渐显出效果来。效果比较快速的液肥,适量稀释后施在株根周边。肥料施太浓会伤害花株,宁可稀释使用,多施几次。 固体肥放在离花株较远的几个点上,液肥则是稀释后浇在株根周边。 [详情]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调节花卉植物生长、防止徒长、促进生长培育壮苗、控制性别分化、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抗性及贮藏保鲜等重要作用。但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方法上,因药剂种类、应用对象、使用目的以及植物生长状况、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故在实际中应注意合理选择。 拌种法 拌种法和种衣法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用杀菌剂、杀虫剂、微肥等处理种子时,可适当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法是将药剂与种子混合拌匀,使种子外表沾上药剂,如用喷雾器将药剂喷洒在种子上,搅拌均匀后播种。 种衣法 种衣法是用专用剂型种衣剂,将其包裹在种子外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薄膜,除可促进种子萌发外,还可达到防治病虫害、增加矿质营养、调节植株生长的目的。 浸泡法 常用于促进插穗生根、种子处理、贮藏保鲜等,如带叶的木本插穗,放在5至10毫升/升的吲哚丁酸中,浸泡12至24小时后,直接插入苗木中。也可用快蘸法,将萘乙酸与滑石粉按1克比1000克混合均匀后,将插条的下部用清水浸湿,然后蘸上手续粉剂插于苗床中。 喷洒法 按需要配制成相应浓度喷洒植株,要求液滴细小、均匀,以喷洒部位湿润为度。为了使药剂易于粘附在植株表面,可在药剂中加入少许乳化剂,如洗衣粉或表面活性剂及其他辅助剂,以增加药剂的附着力。喷洒时,要尽量喷洒在植株上部枝叶上。 浇灌法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成水溶液,直接灌溉在土壤中或与肥料等混合施用,使根部充分吸收。如是盆栽花卉,所需要的溶液量依植株和盆的大小而定,一般9至12厘米口径盆需200至300毫升。为促使植株开花,控制植株茎、枝伸长生长,可用0.1%至0.3%琥珀酰胺酸与矮壮素水溶液浇 灌。 涂抹法 用羊毛脂处理时,将含有药剂的羊毛脂直接涂抹在处理部位,大多涂在伤口处,有利于促进生根,还可涂芽。高空压条切口法可用于名贵的、难生根花卉的繁殖。方法是在枝条上进行环割,露出韧皮部,将含有生长素类药剂的羊毛脂涂抹在切口处,用苔藓等保持湿润,外面用薄膜包裹,防止水分蒸发。 [详情]
草菇富含蛋白质,低脂肪、低热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抗癌、降压等多种保健作用,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但室外栽培草菇,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温度与湿度不易人工控制,很难达到理想的产量。近年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草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适宜温度 草菇菌线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40℃,较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6℃—34℃,较适宜温度为28℃—30℃,从堆料到出菇结束只需1个多月的时间,是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较高,生长周期较短的类型。根据草菇对温度的要求及各地不同的栽培条件,可分别选择适当的栽培时期。 菌种选择 由于各地的品种编号不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非常重要。品种的选择标准是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目前主要选用V23、VB1、Gv-35、1318、白草菇等品种。 培养料处理 1.栽培原料配方。栽培草菇的原料非常广泛,有稻草、谷秆、麦草、杂草等。 2.培养料处理。无论选用哪种原料,均应干燥无霉变,并在生产前曝晒2—3天。新收获的麦、稻草要彻底干燥,否则容易因料酸而失败。 栽培前在温室附近挖一个水池,将麦草和石灰按比例一层麦草一层石灰层层交替在水池中铺好。铺草时要踩实,铺满水池以后,用重物将草压住,将水池灌满。麦草浸泡24—48小时后,捞出后沥去明水,喷洒占干料总量0.1%—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及0.1%的80%敌敌畏乳油水溶液,处理后的麦草PH值在9—12之间。 3.培养料的发酵。将上述处理好的麦草捞出堆成垛,垛高1.5米,宽1.5米,长度不限。堆好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以利发酵。当麦草堆中心温度上升到60℃左右时,保持24小时,然后翻堆,将外面的麦草翻入堆心,里面的麦草翻到外面,以使麦草发酵均匀。翻堆后中心温度又上升到60℃时,再保持24小时,重复3—4次发酵即可终止。发酵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发酵时间长短的关键是发酵温度是否合格。 发酵结束后,要检查发酵麦草的质量。优质发酵麦草的标准是质地柔软,一拉即断,表面脱蜡,手握有弹性感,金黄色,有麦草香味,有少量的白色菌丝,含水量65%—70%左右,PH值9左右。 栽培方法 1.菇棚处理。清除日光温室内前茬秸秆,深翻曝晒室内土壤后,疏松土层,整平地面,一次性灌足底水,同时喷洒5%甲醛及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2.波浪式覆土栽培。草菇栽培不覆土也能正常出菇,但在料面上盖土,有利于保湿,供应草菇生长所需的水分,覆土栽培是提高草菇产量的有效方法。用于覆盖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保水性能良好。自配营养土的配方为:优质菜园土或地表15厘米以下土壤,打碎后,每110千克土加入草木灰4千克、尿素0.5千克、磷肥1千克、石灰2千克。 3.温度控制。草菇是高温恒温结实性菌类,忽冷忽热的气候对子实体生长极为不利。播种后3—4天,以保温为主。以后随着料温的升高,特别是当料温高于40℃时,要揭膜降温,使料温控制在35℃—38℃,气温控制在30℃—32℃为宜。子实体形成与菇体发育时,料温保持在30℃—35℃,气温保持在28℃—32℃。 4.湿度控制。一般采取灌水和喷水相结合的形式。播种前先将畦床灌水湿透,播种后头几天料垄上的地膜一般不要揭开,以便使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湿度不够时,可向垄沟灌水或喷水。灌水时,一定注意不能侵湿料块,喷水时,尽量不要喷向料面。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90%—95%。一般是向垄沟内灌水,使畦床湿润,以维持培养料内含水量,向空间喷雾,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喷雾要用清水,水温与气温接近,做到轻喷、勤喷。不宜直接向料块喷水,尤其刚现菇蕾时,严禁向菇蕾喷水。 5.通风与光照。草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期需氧少,出菇阶段需氧较多,温室栽培需注意通风,但不能通风过急,否则引起温度骤变,不利草菇生长,一般以空气缓缓对流较好。出菇期通风还要与喷水保湿相结合,具体做法是菌丝生长期间,每天中午掀开盖在料垄上的少部分地膜,打开菇棚15—20分钟。菌丝布满畦面后,除去地膜。出菇期间,通风前先向地面、空间喷雾,然后通风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光照宜用散射光。发菌初期光线宜弱,栽种后4—5天,直至出菇结束,应适当加强光照。光照强度以能阅读报纸为宜,忌阳光直射。 6.杂菌和害虫防治。 鬼伞菌:尽量选用新鲜培养料,使用前曝晒2天,或用石灰水浸泡原料;控制培养料的含氮量,发酵料或发酵栽培时,麦麸或米糠添加量不要超过5%,禽畜类以3%为宜。无论用何种材料栽培,较好2次发酵,大大减少鬼伞的污染;发酵时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在70%以内,以保证高温发酵获得高质量的堆料,同时,培养料拌料时,调节培养料的PH值至10左右。 霉菌:常见的有绿色木霉、毛霉和链孢霉。防治霉菌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的50%多菌灵、75%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处撒石灰面,防治效果也很好。 菇螨:将棉球蘸敌敌畏,放在床架底料面上,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床面,利用药物挥发熏蒸料面,毒死螨虫;用5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菊乐合酯1500倍液、螨特500倍液喷雾杀螨;用洗衣粉4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也有很好的杀螨效果;将新鲜猪骨放在菇螨出没为害的床面上,相间排放,待螨虫群集其上时,将骨头置开水中片刻即可杀螨虫,反复进行几次,直到床面上无螨为止。 菇蝇:在菇场四周设排水沟,排除积水,并定期用0.5%敌敌畏喷杀;培养料进行2次发酵,杀死料内幼虫和卵;用黑光灯诱杀。 适时采收 一般播种后10—12天,当菇蕾有鹌鹑蛋大小时,即可采收。早中晚各采1次,防止开伞降低商品价值。每茬菇可连续采收20天左右。每茬在采后可在料面上喷洒菇宝和各种营养液,以延长采收期和提高产量。 (记者 佚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