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玉兰产于我国浙江、安徽、山西、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等省。 形态特征:叶乔木,叶互生、较大,阔倒卵至倒卵形,全缘。花单生枝顶,白色钟状,芳香。花期因地区而异,栽培种株矮枝繁,花大且密。实生苗株高干直,分枝略疏,花稀叶茂,但适应性强且生长迅速。可用播种、嫁接、压条与扦插等法繁殖。 生长习性:温暖湿润、侧方有庇荫的环境,稍耐阴,成牛树则较喜光适宜在酸性或微碱性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喜肥,不耐积水,亦不耐干旱。玉兰对温度敏感,玉兰能耐-20℃的短暂低温。 园林用途:兰为著名的早春赏花树种,未叶先花.花大香郁,于枝万蕊,花鲜而不艳,秀而不媚,莹洁清丽,宛如玉树。在古典园林中,常在厅前院后配植,并名以五兰堂、玉兰园。玉兰与松树搭配,下置山石数块,更觉古趣天成。 繁殖培育:种主要为培养砧木。嫁接用紫玉兰、黄山木兰为砧,行劈接、腹接或芽接等。扦插可于6月初新梢侧芽饱满时进行。压条适用于保存与发展名优品种。播种或嫁接的幼苗,重施基肥、控制密度,3~5年可见稀疏花蕾。定植2~3年后进入盛花期。栽前应重施基肥,适当深栽。夏季是玉兰生长与孕蕾的季节,干旱时应灌溉。整枝修剪可保持五兰的树姿优美、通风透光、促使花芽分化与翌年花朵硕大鲜艳。 [详情]
红肉脐橙与当今我国主栽的纽荷尔脐橙、朋娜脐橙及其他脐橙品种相比,产量、果实外观与内在品质、适应性和抗性相当,但有3个不同的特点:一是世界上惟一的果皮、果肉均为红色(果肉由番茄红色着色)的脐橙品种,果实为圆球形。二是成熟期为12月底,稍迟于我国现在主栽的脐橙品种(主要为11月至12月中旬成熟)。三是果实较耐贮,在冬季无霜的地区还可挂树贮藏至翌年3月,风味更浓。由于红色象征喜庆吉祥,红肉脐橙果实在内地及港澳市场试销时极受欢迎。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根据脐橙果实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已形成的地位和红肉脐橙果实的优良品质,其销售前景必然广阔。与现在主栽的脐橙品种相比,红肉脐橙市场价格至少提高50%以上,作为礼品果和宾馆的拼盘果价格将成倍提高。现在我国脐橙栽培区已有667公顷多的红肉脐橙种植面积,但多数是未结果或刚结果的幼树。我国现在正处于柑桔品种更新换代的时期,因此,红肉脐橙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其栽培面积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更好地体现红肉脐橙的栽培潜力和商业价值,避免盲目发展可能造成的损失,寻求配套的栽培技术甚为必要。根据各个区试点多年经验,现将红肉脐橙的栽培要点总结如下。经嫁接试验,红肉脐橙与枳、枳橙、枳柚、温州蜜柑及甜橙类柑桔嫁接均表现亲和。高接时,以单芽腹接(多带木质部)恢复树势、产量较快,一般两年可恢复树冠,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kg左右,3年后株产10~20kg。红肉脐橙较适宜种植的区域是≥10℃年积温在5500~6500,果实成熟前(10月底至11月)昼夜温差大的脐橙适栽区。在以上地区中,冬季无霜冻或霜冻来临较晚(如12月底以后)且持续时间较短的区域是生产优质红肉脐橙的较佳生态区域。根据我国柑桔发展规划和红肉脐橙特点,红肉脐橙较适宜发展区为长江中上游,可以作为主要鲜食品种或主要品种之一发展,其发展总面积可以达1.3~2万公顷,其采收期可以从12月底至翌年3月份,鲜果市场供应期在春节前后均可;其次在赣南、湘南、桂北和福建、广东部分地区等作为主要花色品种进行发展,总的发展面积不宜超过2万公顷(由于该地区发展基数较大),鲜果主要供应春节前市场。园址选择以不存在旱涝的缓坡地及丘陵山地栽培效果及效益较佳。新建红肉脐橙果园时,土层浅薄的园址应抽槽,施足基肥;成年果园应定期深翻,改良土壤。红肉脐橙果实膨大时,对水分亏缺较为敏感,注意建设好果园配套的灌排水设施及周年均衡灌水,尤其是旱季注意灌水并适时施肥。选择大苗、壮苗带土定植,山地桔园宜667平方米栽植74株(株行距3m~3m),平地及缓坡地桔园宜667平方米栽植56株(株行距3m×4m)。红肉脐橙萌芽力较强,嫩枝易披垂,较易分化花芽,应注意早,期采用拉、撑、绑枝等手段整形,主干高宜为40~60cm。结果后为避免果实过多、偏小,应注意疏花疏果、控夏梢和抹晚秋梢,适当促春梢和早秋稍,同时在采果后或萌芽前对大树进行修剪,疏删丛生枝,以保证树体通风透光,使果实外观美。花期遇阴雨天气对红肉脐橙产量影响较大,此时应注意摇树落花,一方面可以起到疏花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将与幼果粘连的花瓣摇落,防止其霉烂影响着果或导致果实产生疤痕。繁育苗木时,接穗尽量采用春梢,嫁接时稍多带木质部。病虫害防治方法与其他柑桔品种相同。 (记者 佚名) [详情]
美女樱别名草五色梅、四季绣球、铺地锦等,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因宿根在北方不能露地越冬,故多作一、二年生草花栽培。株形宽散,丛生而覆盖地面,株高40厘米至50厘米,全株具灰色柔毛。茎四棱,叶对生,具短柄,长圆或披针状三角形,缘具缺刻状锯齿,或近基部稍分裂。穗状花序顶生,但开花部分呈伞房状,花小而密集,苞片近披针形,花萼细长筒形,花冠筒状。先端5裂,有白、粉、红、紫、蓝等不同花色,略具芳香。小坚果短棒状。花期长,可从4月一直开到10月下旬。变种有白心种,花冠喉部白色,大而显著;斑纹种,花冠边缘具复色斑纹。常见栽培的同属花卉有加拿大美女樱、红叶美女樱、细叶美女樱、马鞭草等。 美女樱花团锦簇,色彩鲜艳,是夏秋季花坛的重要草花,也适合盆栽观赏。原产巴西、秘鲁、乌拉圭等地,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阴,不耐旱,也不很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在疏松肥沃、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强健,花繁色艳。 北方通常播种或扦插繁殖,南方暖地宿根露地越冬,可在早春分株繁殖。播种春、秋季均可,常以春播为主,早春在温室盆播育苗,5月中旬定植。秋播的花苗需入低温室或阳畦保护越冬,来年4月上旬可在露地定植或盆栽令其提早开花。扦插于4月至7月操作。剪取健壮枝条作插穗,插后疏荫管护,注意保温、保湿,在15℃至20℃条件下,约两周后生根。成活后适时摘心,使株姿低矮整齐,布置花坛或盆栽。 美女樱耐高温,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正常开花。栽培场地要求光照充足,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使株姿丰满,花繁色艳。若光照不足,植株易徒长,开花少且株姿疏散。露地栽培应在植株较小时定植,因长大后茎细长而疏散,同时移植后“缓苗”很慢,茎叶易黄而影响观赏。定植时应适量施入基肥。生育期间看长势每月追施1次至2次液肥,但施氮肥不宜偏多,否则将导致枝叶旺长而开花少甚至不开花。天气干热时要及时浇水,高温时节浇水要充足。盆栽矮型品种,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培养土,盆底放少量腐熟的饼肥末或细碎蹄片作基肥。生长旺季每1周至2周追施一次复合液肥,经常保持盆土及周围环境湿润。苗高10厘米时摘心,促发侧枝,顺势整形,保持株姿紧密丰满,花繁色艳。花后及时剪除残花,可延长花期。(记者 中华园林网) [详情]
黄瓜:黄瓜植株上不同部位所留种瓜,其后代早熟性各不相同。第2个和第3个瓜的早熟性不如第1个瓜,但结第1个瓜时气温低,往往受精不好,种子小而少,要进行人工授粉来提高种子的数量和质量。第2个瓜和第3个瓜的种子既饱满又多。因此,以早熟为主要选种目标时应留第1个瓜做种,一般大田用种可选留第2个瓜和第3个瓜做种。 冬瓜:冬瓜留种,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有所不同。早熟品种要留第1个瓜,目的是为了保持其早熟性,而且要选雌花多的植株。中晚熟品种要留第2个瓜,每株只留1个,植株上的其他雌花和幼果全部摘除。种瓜成熟后,可放在室内后熟1—2个月。 丝瓜:丝瓜留种应留根瓜,因根瓜结果早,生长时间长,种子饱满,后代结瓜也早。但长形丝瓜若留根瓜做种瓜,因种瓜过长,常易拖在地面发生腐烂,所以应留刚好能上架的瓜做种瓜,瓜形以两端一样粗的细长瓜为好。种瓜留到皮变褐色、硬化干枯后采收,放入室内后熟。 苦瓜:苦瓜留植株基部、瓜型端正、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瓜做种。果实顶端变红时采收,取出种子,洗净晒保存。 瓠瓜:瓠瓜留种应选抗病性的第2个瓜,要及早采收第1个瓜,并将其余的幼瓜和雌花全部摘去。每株只留1个种瓜,待果皮坚硬、变成褐色时采收。 (记者 佚名) [详情]
丛林式盆景是欣赏树木整体的美,风干细、独本姿态不佳的树木,把它组合成林,能成为一盆艺术性较强的盆景。 丛林式盆景中树木要有大小、主次、前后、向背之分,并在变化中达到和谐统一。 多干树木共植一盆,一般以奇数为好。 栽植时切忌头平脚齐,或高低前后如列队,可将树木分成2组或3组,2组者一主一次。3组者一组主,一组配,另一组次。 这3组、2组的造型极相近,无论在平面上或立面上都要成不等边的三角形。它们高低参差远近分明,在构图中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上,要达到合拢则通体联络,拆开则逐物有姿,犹如一气呵成。 在往盆里栽树木时忌等距离栽植,必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才行。 另外,在一个盆里栽树时,树种不可太杂,以同种为宜,如将五针松和真柏两种树形完全不同的树种栽植在一起,且两者体量上又相近,有变化而没有调和的余地,会显得很杂乱。 不同树种共栽一盆时,必有一种为主,其它作陪衬才行,如五针松下种些矮小的翡白竹,这样才有山林野趣,并且也会比较相宜。 [详情]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二垄。”种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增产潜力很大,不同品种增产幅度不同,早熟品种增产幅度小些,中熟品种差些,晚熟品种大些,一般平均增产10%~15%左右,种地既要有当家品种,又要早、中、晚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做到“地尽其力,种尽其用。”为什么作物品种要合理搭配?自然条件不同,要进行合理搭配。在一个地区、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因为作物生育期有长有短,积温有高有低,降雨有多有少,因此,选择优良品种,要合理搭配。土壤性质如肥力不同,要进行合理搭配。如山地、坡地、平地、洼地、黑土、粘土、沙土、肥地、瘦地,酸碱度不一样,土壤有机质含量就不一样,因此种植的作物品种要合理搭配。栽培模式不同,要进行合理搭配。玉米栽培模式有通透栽培,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大豆有窄行密植、垄三栽培、行间覆膜等;水稻有大棚育苗、钵体育苗等,不同栽培模式所需早、中、晚品种不同,因此要进行合理搭配。抢前抓早,不违农时,要进行合理搭配。同一种作物种植几个不同播期(水稻育苗如插秧期)、成熟期的品种,对于调节人力、物力和农机具是很有好处的,有利于适时早播,加强管理,夺取丰收。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进行合理搭配。现阶段,在人们还不能完全控制气候和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单一化,有时会造成严重损失,品种合理搭配就可以减少损失。总之,品种合理搭配的前提是能满足和保证当地生产需要为标准,决不能搞不必要的品种“多样化”,因此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对于生产上种植的作物品种,应有一个全面规划,明确哪些是当家品种,哪些是搭配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哪些是准备发展的后备品种,使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品种更新、更换,逐步走上制度化。 (记者 佚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