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又名洋绣球、石蜡红等,花期长,花色艳丽而繁多,是观赏效果很好的盆栽花卉,其栽培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基质尽可能利用优良基质,例如55%至70%的草炭,20%至25%的珍珠岩,5%至10%的蛭石,5%至10%的陶粒,按照此比例来混合是比较理想的。由于天竺葵有垂吊和直立品种之分,在栽培管理上会稍有差异。如垂钓系列的pH值在5.5至5.8之间为宜,普通品种pH值则为6.0至6.3。栽培基质应在种植之前进行测定,栽培后每隔一周测定一次,如需调节pH值,可采用酸性或者碱性肥料来进行。 水肥管理在栽培前,可以用浓度为400毫克/千克的氮肥溶液浸泡基质,能促进植株在栽植后快速生长。也可结合较好次灌水进行施肥,氮的浓度为300毫克/千克,浇水较好在清晨进行,可以在土壤略微干燥时进行。但要注意的是,过度干燥会引起黄叶。 温度在种植后的4周至6周,理想的温度是21℃左右,这个温度能促进植株生根、加快生长和枝条的伸展。 光照天竺葵属于长日照花卉,生长与开花和光照的积累有关。光照量越多,生长量越大,开花越早,栽植后两周内,光照强度应保持为2.7万至3.2万勒克斯,之后可逐渐增加至3.8万至4.9万勒克斯。 病虫害灰霉病和真霉病是天竺葵的主要病害,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保持植株生长环境通风良好,及时清理干枯的枝叶,室内保持较高的夜温,灌溉时间尽量安排在清晨等。真菌病则可以通过采用粗泥炭基质以及不使植株缺水等手段来降低发生几率。 垂吊天竺葵容易发生水肿病,当植株大量吸收水分后,不能及时通过叶片表面进行蒸发,就容易发生这种病。通过一些方法可以预防此病发生,如在温度较高时,确保植株不会缺水干燥;保证空气充分流通,相对湿度要低于75%;进行遮阳处理,避免突然的强光照射;定期补充硝酸钙肥料等。 天竺葵虫害主要是蓟马,许多化学药剂可以防治蓟马。 来源:郭起志 [详情]
1.苗木繁育 杜仲的繁殖方法较多,常见的有播种育苗法、插枝法、余根培苗法和苗根育苗法。 (1)播种育苗 首先选育优良种子,然后进行播种育苗。从生长发育健壮、树皮光滑、无病虫害和未经剥皮利用的20年生左右的壮年树上采集种子,每公斤种子约7000~20000粒,发芽率一般为60%~80%,采集后的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忌用火烘或烈日暴晒,阴干后的种子经过净种后才可贮藏。种子可用沙藏催芽法或水浸催芽法进行催芽处理。于晚秋11月或早春3月均可播种,以条播为主,行距25~30cm,每米播种沟内播种40~50粒,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覆土1.5~2cm,每亩播种量5~10kg,经沙藏催芽的种子,播后15天即可出土,而浸种催芽的干藏种子则需25~30天,每亩产苗量约2~3万株。 (2)插枝法 采用当年春天抽芽并带有嫩叶的枝条,剪成5~6 cm长的插穗,每个插穗留腋芽3个,为减少水分蒸发,需剪去每片叶子的一半,于5月扦插。扦插地上层为沙土,厚2~3cm,下层保持土壤疏松,插穗入土1.5~2cm,株行距4~8cm,扦插后必须注意洒水与遮荫。6~7天后,插穗即可产生愈伤组织,18~30天后即生出小根。 (3)余根培苗法 此法是在春季起苗时,只挖出苗木全部根系的3/5左右,使被挖断的2/5的根仍留在土内,待起苗完毕后,将苗床上的表土取出一层,使断根一端稍微露出土面,萌生新的幼苗,利用这种方法培育苗木,其成活率高,生长也快。 (4)苗根育苗法 利用起苗中修剪下来的较粗的根,一般采用0.5 cm以上,切成5~6 cm长的根段进行扦插,成活率可达95%以上。另外也可挖取青壮年树的根系进行扦插,成活率也较高,苗木生长粗壮。 (5)苗期管理 在杜仲幼苗期,必须加强管理,及时作好中耕除草、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工作。当幼苗刚出土期间,只宜用手拔出杂草,避免伤及幼苗,当苗木生长3~4片真叶时,除第二次草,8月之前每月除草1~2次,经常保持苗圃无草,土壤疏松。4~8月为苗木追肥期,施肥以少量多次为好,随苗木长高,施肥量随之增加,每亩施尿素5~10 kg,施肥与中耕除草同时进行。在灌水方面,少雨地区、干旱季节应勤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地区、洪涝季节要设排水沟,避免土壤积水。 2.栽培技术 杜仲为阳性树种,较适宜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pH在6~7.5之间的土壤上,山脚、山腰、坡度不大的阳坡生长较好,其幼苗期略加遮荫为好。在营造杜仲林时应选择南坡、东南坡的山腰或山腰中下部,土壤酸性过强或碱性过重均不宜杜仲生长。除成片大面积营造杜仲林外,还需充分利用四旁及田间地埂栽植。这些地方光照充足,土壤水肥条件良好,便于管理,有利于杜仲的生长发育。 (1)造林整地 整地宜在秋季进行。对荒芜、半荒芜的宜林山地要进行炼山。坡度在100以上,必须梯田整地,造林挖穴规格70 × 70× 70cm,每穴施土杂肥10 kg,磷肥0.5kg、腐熟饼肥0.5kg,坡度250以上不宜造林。 (2)造林技术 杜仲造林可在春、秋季进行,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进行。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造林密度为1.5×2m,2×2m,2×3m。为了保证杜仲有性繁殖的进行,雄株在造林中占5%~10%的比例为好。秋栽9~10月,春栽在3~4月。栽后要立即灌水,及时摘去侧芽,促其成活。在幼林期内可以间作豆科作物,既增加收益,又改良土壤,促进树木生长。 3.抚育管理 杜仲幼林管理很重要,造林1年后,春季幼树萌动前15天将主干剪去,平茬部位2~4 cm处,苗高2m以上的2年生苗圃平茬苗或嫁接苗,栽植后不再平茬。平茬后,剪口处会萌发许多萌条,留一粗壮萌条,其余除去;留下的萌条在生长过程中腋芽会萌发,必须抹去下部腋芽,抹芽高度为苗高的1/3~1/2处。幼树未能及时抹芽而长成过多、过低侧枝时,主干2m以下的小侧枝须从基部剪除。要加强土肥管理,较好次松土在4月上旬以前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在5月或6月上旬进行,杂草翻晒在林地上或制成堆肥,腐熟施用。施肥与松土、除草同时进行,每亩施10kg氮肥和20kg磷肥。幼林期需与豆科作物间作,以耕代抚,造林后第二年对缺株进行补植,补植用2年生一级苗。 杜仲成林管理与其它经济林树种相似,每年冬季进行深翻,夏季进行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施肥,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每亩施农家肥1000~2000kg,复合肥50kg或磷酸二铵40kg。 1.苗木繁育 杜仲的繁殖方法较多,常见的有播种育苗法、插枝法、余根培苗法和苗根育苗法。 (1)播种育苗 首先选育优良种子,然后进行播种育苗。从生长发育健壮、树皮光滑、无病虫害和未经剥皮利用的20年生左右的壮年树上采集种子,每公斤种子约7000~20000粒,发芽率一般为60%~80%,采集后的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忌用火烘或烈日暴晒,阴干后的种子经过净种后才可贮藏。种子可用沙藏催芽法或水浸催芽法进行催芽处理。于晚秋11月或早春3月均可播种,以条播为主,行距25~30cm,每米播种沟内播种40~50粒,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覆土1.5~2cm,每亩播种量5~10kg,经沙藏催芽的种子,播后15天即可出土,而浸种催芽的干藏种子则需25~30天,每亩产苗量约2~3万株。 (2)插枝法 采用当年春天抽芽并带有嫩叶的枝条,剪成5~6 cm长的插穗,每个插穗留腋芽3个,为减少水分蒸发,需剪去每片叶子的一半,于5月扦插。扦插地上层为沙土,厚2~3cm,下层保持土壤疏松,插穗入土1.5~2cm,株行距4~8cm,扦插后必须注意洒水与遮荫。6~7天后,插穗即可产生愈伤组织,18~30天后即生出小根。 (3)余根培苗法 此法是在春季起苗时,只挖出苗木全部根系的3/5左右,使被挖断的2/5的根仍留在土内,待起苗完毕后,将苗床上的表土取出一层,使断根一端稍微露出土面,萌生新的幼苗,利用这种方法培育苗木,其成活率高,生长也快。 (4)苗根育苗法 利用起苗中修剪下来的较粗的根,一般采用0.5 cm以上,切成5~6 cm长的根段进行扦插,成活率可达95%以上。另外也可挖取青壮年树的根系进行扦插,成活率也较高,苗木生长粗壮。 (5)苗期管理 在杜仲幼苗期,必须加强管理,及时作好中耕除草、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工作。当幼苗刚出土期间,只宜用手拔出杂草,避免伤及幼苗,当苗木生长3~4片真叶时,除第二次草,8月之前每月除草1~2次,经常保持苗圃无草,土壤疏松。4~8月为苗木追肥期,施肥以少量多次为好,随苗木长高,施肥量随之增加,每亩施尿素5~10 kg,施肥与中耕除草同时进行。在灌水方面,少雨地区、干旱季节应勤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地区、洪涝季节要设排水沟,避免土壤积水。 2.栽培技术 杜仲为阳性树种,较适宜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pH在6~7.5之间的土壤上,山脚、山腰、坡度不大的阳坡生长较好,其幼苗期略加遮荫为好。在营造杜仲林时应选择南坡、东南坡的山腰或山腰中下部,土壤酸性过强或碱性过重均不宜杜仲生长。除成片大面积营造杜仲林外,还需充分利用四旁及田间地埂栽植。这些地方光照充足,土壤水肥条件良好,便于管理,有利于杜仲的生长发育。 (1)造林整地 整地宜在秋季进行。对荒芜、半荒芜的宜林山地要进行炼山。坡度在100以上,必须梯田整地,造林挖穴规格70 × 70× 70cm,每穴施土杂肥10 kg,磷肥0.5kg、腐熟饼肥0.5kg,坡度250以上不宜造林。 (2)造林技术 杜仲造林可在春、秋季进行,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进行。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造林密度为1.5×2m,2×2m,2×3m。为了保证杜仲有性繁殖的进行,雄株在造林中占5%~10%的比例为好。秋栽9~10月,春栽在3~4月。栽后要立即灌水,及时摘去侧芽,促其成活。在幼林期内可以间作豆科作物,既增加收益,又改良土壤,促进树木生长。 3.抚育管理 杜仲幼林管理很重要,造林1年后,春季幼树萌动前15天将主干剪去,平茬部位2~4 cm处,苗高2m以上的2年生苗圃平茬苗或嫁接苗,栽植后不再平茬。平茬后,剪口处会萌发许多萌条,留一粗壮萌条,其余除去;留下的萌条在生长过程中腋芽会萌发,必须抹去下部腋芽,抹芽高度为苗高的1/3~1/2处。幼树未能及时抹芽而长成过多、过低侧枝时,主干2m以下的小侧枝须从基部剪除。要加强土肥管理,较好次松土在4月上旬以前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在5月或6月上旬进行,杂草翻晒在林地上或制成堆肥,腐熟施用。施肥与松土、除草同时进行,每亩施10kg氮肥和20kg磷肥。幼林期需与豆科作物间作,以耕代抚,造林后第二年对缺株进行补植,补植用2年生一级苗。 杜仲成林管理与其它经济林树种相似,每年冬季进行深翻,夏季进行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施肥,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每亩施农家肥1000~2000kg,复合肥50kg或磷酸二铵40kg。 [详情]
(一)观叶植物 气温回升,大部分室内观叶植物 开始恢复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多。同时,阳光明媚,盆 土、叶片蒸发量加大,为此,浇水的间隙时间明显缩 短。由于观叶植物来自不同地区和叶片特征的差异, 必须根据不同种类给予适时、适量的浇水,才能取得 理想的效果。室内摆放的观叶植物,叶片上常沾满灰 尘,喷水的叶面干燥后常有钙残留物,可用湿海绵或 纱布轻轻抹去叶面灰尘和钙残留物。蒙蒙细雨时,叶 片革质的观叶植物如星点木、橡皮树、变叶木、红边竹 蕉、姬凤梨、铁兰等,可搬出窗外享受凉爽的淋浴和清 洗,待叶上的水沥干后再搬回室内摆放。 (二)多肉植物 多肉花卉在温度的要求上和原产 在热带地区的观叶植物大体一致,不过对水分的要求 上有较大差别。以4月份的自然条件而言,土壤以保 持微干状态为宜,浇水不宜多,具体根据不同种类、栽 植容器和生长情况而定。必须遵循”不干不浇、浇必 浇透”的原贝iJ,附生性的多浇,陆生性少浇,叶片大而 多的多浇,叶片少、茎干粗的少浇,生长快的多浇,生 长慢的少浇,晴天多浇,阴雨天不浇。 (三)一、二年生花卉 4月正值清明和谷雨节气, 全国气温渐暖,温差减少。对长江流域地区来说,已是 露地播种的较佳季节。此时,一串红、百日菊、长春 花、福禄考、半支莲、麦秆菊等均可露地作畦播种。但 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种子必须新鲜、饱满,因一、二年 生花卉种子的发芽有效年限很短,如福禄考、半支莲、 一串红等,在一般贮藏条件下,仅1年;而长春花、麦 秆菊、雏菊、百日菊、石竹等也只有2~3年。如果用陈 种播种育苗,不仅发芽率低,出苗少,这样既浪费了劳 力、物力,还错过了季节,得不偿失。二是要有计划的 播种,尤其是用于花坛、花境布置,播种时要按不同 品种的花色、株高分区进行,这样设计配置时才能得 心应手。 (四)观果植物 虽然种类不多,但来自不同的原 产地,它们对湿度、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延长挂 果的观赏期,盆土必须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四季 橘、火龙果和乳茄等忌用钙质水和过冷的水。 (五)宿根花卉 4月份虽然气温升高,还不稳定, 但万物却欣欣向荣,不少宿根花卉正处于孕蕾开花阶 段,如羽扇豆、蓝眼菊、芍药、天竺葵等,此时,需要充 足的水分,露地栽培时,土壤排水必须要好,盆栽的不 能积水,否则易造成根部腐烂,轻者花期明显缩短,重 则全株萎蔫死亡。 (六)木本花卉 进入繁忙的换盆和繁殖季节,除了贴梗海棠、丁香之外,应抓紧时机换盆,改善根部的生长条件。结合换盆、修剪,同时可进行扦插和分株繁殖。另外,4月也是鹅掌揪、贴梗海棠、月季、八仙花、茉莉、龙船花、玉兰等压条繁殖的好时机。 (七)球根花卉 花毛莫、德国莺尾、大岩桐、小苍 兰等竞相争艳,花后如果不留种,应剪去残花,有利于 地下种球的发育。为了严防病害的发主,必须控制浇 水量,防止水、肥沽污叶面和做外室内的通风工作。 [详情]
栀子花的繁殖以扦插法和压条法较为普通。家庭多用扦插繁殖,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2—3年枝条,剪成长17—20厘米的小段,插时稍斜,地上只留一节。插后注意遮阴并保持一定湿度,约一年即可移植。 江南地区可在梅雨季节用嫩枝扦插。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选择当年生长发育充实、生长粗壮、半成熟嫩枝带一节隔年生老枝作为插条。插条太嫩容易腐烂,太老则生根缓慢,用快剪刀在选定的枝条底部过节下1厘米处剪下(因节下容易长出须根),把枝条截成10—15厘米长,每根插条至少要有3—4个芽。下部1/3处剪去叶片,上部可保留3—4片叶,以进行同化作用,促使插条生根。为了减少蒸发,利于成活,可将保留的每张叶片剪去一半.扦插的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3,插在塔盆或露地苗床内,土要疏松。插后用喷壶浇足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不宜过于潮湿。为防止阳光直射,可搭棚架,用帘子遮阴,晨盖晚掀。插条约1个月后可以生根,每隔半月可施10%淡薄腐熟人粪尿或饼肥水。约于3个月后,选择阴天移植上盆。 压条法也是简易有效的。梅雨季节,选择3年生母株下部强壮枝条拉倒地面,在地面处剥伤一些树皮,然后壅盖上20厘米厚的细土,一个月后,便能生根。在6月底可与母株分离,翌年春天可分株栽植。 栀子花也可以播种繁殖,播种繁殖多用于生产上。播种分春播与秋播两种。春播以立春至雨水期间进行较好。采用盆播,一年后才能发芽,三四年后能开花。北方地区很少能收到种子,所以多不采用播种法。(记者 中华园林网) 栀子花的繁殖以扦插法和压条法较为普通。家庭多用扦插繁殖,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2—3年枝条,剪成长17—20厘米的小段,插时稍斜,地上只留一节。插后注意遮阴并保持一定湿度,约一年即可移植。 江南地区可在梅雨季节用嫩枝扦插。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选择当年生长发育充实、生长粗壮、半成熟嫩枝带一节隔年生老枝作为插条。插条太嫩容易腐烂,太老则生根缓慢,用快剪刀在选定的枝条底部过节下1厘米处剪下(因节下容易长出须根),把枝条截成10—15厘米长,每根插条至少要有3—4个芽。下部1/3处剪去叶片,上部可保留3—4片叶,以进行同化作用,促使插条生根。为了减少蒸发,利于成活,可将保留的每张叶片剪去一半.扦插的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3,插在塔盆或露地苗床内,土要疏松。插后用喷壶浇足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不宜过于潮湿。为防止阳光直射,可搭棚架,用帘子遮阴,晨盖晚掀。插条约1个月后可以生根,每隔半月可施10%淡薄腐熟人粪尿或饼肥水。约于3个月后,选择阴天移植上盆。 压条法也是简易有效的。梅雨季节,选择3年生母株下部强壮枝条拉倒地面,在地面处剥伤一些树皮,然后壅盖上20厘米厚的细土,一个月后,便能生根。在6月底可与母株分离,翌年春天可分株栽植。 栀子花也可以播种繁殖,播种繁殖多用于生产上。播种分春播与秋播两种。春播以立春至雨水期间进行较好。采用盆播,一年后才能发芽,三四年后能开花。北方地区很少能收到种子,所以多不采用播种法。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