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形态特征与适种环境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由主根、须根、根状茎(芦头)、芽胞等部分组成。主根肥大、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15~25厘米不等,表皮为黄白色或淡黄色,一般着生1~2条支根。主根与茎相接处的节状地下茎称芦头。芦头先端扁圆形突起部分称芽胞,为第2年地上茎的原始体。茎直立,不分枝,圆柱形,1年生茎高5~6厘米,2年生茎高12~15厘米,3年生茎高20~30厘米,4~6年生茎高50~60厘米。叶为轮生掌状复叶,2年生植株长1~2枚掌状复叶,3年生长3个掌状复叶,4年生长4个掌状复叶,5~6年生长5个掌状复叶。小叶至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具小花10~40朵,花瓣5枚,淡黄绿色或白色,雄蕊5、雌蕊1。浆果扁圆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含2粒扁球形、乳白色种子。花期5~6月,果期7~8月。 【适种环境】 性耐寒,喜冷凉、湿润、水分适度的环境,既怕积水,又怕干旱。人参属阴性、长日照植物,喜斜射或散射光,忌强光直射,不耐高温,生长期较适温度为20~25℃,因此,人工栽培必须搭设荫棚。人参对土壤要求较严。适于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强的中性至微酸性砂质壤土中。凡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碱性土壤,均不宜种植。 人参的种苗繁殖 1.选种 选茎秆生长粗壮、结籽多而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以4~5年生的为好。在5~8月花果期进行疏花疏果,花期摘除花序内部和外缘的小花,留中间生长健壮而整齐的花朵结果作种。待7~8月果实由绿变为鲜红色时,采集果大而饱满、无病害的成熟果实,搓去果皮及果肉,漂洗去瘪籽和杂质,选粒大、饱满、色白、无病斑的种子贮藏作种用。 2.种子处理 人参种子具后熟性,果实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在自然条件下,需很长时间才能发芽,因此,必须进行人工催芽。在主产区吉林,通常采用室外催芽、室内催芽和床土自然催芽等3种方法。 (1)室外催芽法 于8月上旬,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阴向阳的地块。挖一深30厘米左右的坑,长、宽视种子多少而定。将坑底铲平压实,用木板钉一方框,大小正好嵌入坑的内壁,再用木板钉一小框,框底铺1层5厘米的细河沙,放入坑内。两框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用细土与马粪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用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不滴水为度。拌匀后,放入小木框内,上面覆盖一层10厘米的细沙土,较后,再用黄泥密封,呈龟背形,以防积水。以后经常检查,每隔20天翻动1次。催芽期间,温度控制在30℃以下,水分保持在10%~15%,催芽2~3个月,种子即可裂口露白,翌年进行春播。 (2)室内催芽法 先将种子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分钟,取出与两份湿润的清洁细河沙混合均匀,装入大小适中的木箱内,置室内催芽。室温控制在5~20℃,经常检查、翻动,保持一定湿度,2个月左右种子即可裂口,翌春播种。 (3)床土自然催芽法 在无霜期短的地方,可采用此法催穿。其做法是:先将待栽参地,做成宽1米、高20~25厘米的土床。床面挖成凹形、宽90厘米、深10厘米左右的平底槽,在槽底铺上尼龙纱网,然后将1份润湿的种子与2~3份细沙土混合均匀装入槽内,平摊成厚约5~7厘米,其上再盖一层尼龙纱网,较后覆盖一层10厘米厚的细土,封好床面,上盖落叶或稻草,以防雨水冲刷。催芽期间保持自然条件即可。此法简便,安全可靠,且种子裂口整齐,种子发育良好。操作时间较迟不超过9月底,宜早不宜迟。 人参种子裂口后,还需要在0~5℃的低温条件下,经过2个月左右,才能通过生理后熟,解除休眠,正常发芽。据研究报道,目前采用激动素(K)、生长素六苄基嘌呤(BA)或赤霉素50~100毫克/千克处理24小时后沙藏,可代替低温处理,效果显著。 3.播种 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以夏播和秋播为好。催芽籽适宜秋播或翌年春播,春播于土壤解冻后进行,当年即可出苗。秋播于土壤冻结前播完,翌年春出苗。夏播,采用鲜籽,即刚从果实内搓洗出来未干的种子随采随播,应于7月底以前播完。 播种方法,可分为条播、撒播和穴播,以等距穴播为好,株行距4~6厘米×4~6厘米,每穴播入种子1~2粒,以6厘米×6厘米等距穴播为好,每穴2粒,每平方米用种量14.3克左右,可使人参单株营养面积达到36平方厘米,有利于参根发育粗壮。条播,行距6~7厘米,每行均匀地播入种子50~60粒,覆土厚40厘米,要求均匀一致。撒播,即每平方米用催芽籽30~40克,或鲜籽40~50克。播后覆土要均匀,深浅要一致。较后畦面覆盖杂草、秸秆,以防干旱或雨水冲刷。 人参的栽培方式,可分为伐林栽参、林下栽参和农田栽培3种。林下栽参,可选择稀疏的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林地,通过砍倒小杂树灌木,刨出树根,当年开垦整地,休闲1年便可栽参,可综合利用森林资源,降低栽参成本,但人参生长较慢,产量较低。目前采用农田栽参。 [详情]
令箭荷花,花大色艳,花形优美,花容姣丽,花姿脱俗,又具微香,因此,是一种色彩、姿态、香气俱佳的室内优良盆花。用来点缀客厅、书房的窗台或阳台,清秀瑰丽,深得人们赞赏。 令箭荷花因其肉质茎似令箭而得名。花着生于茎先端两侧,花大,钟状,外瓣鲜红色,里面洋红色,花丝和花柱弯曲,花姿绚丽,花期5~6月。园艺品种颇多,花色丰富,有淡红、纯白、淡绿、淡黄、橙红、深紫和深红等色。 令箭荷花原产于墨西哥。性喜温暖、湿润和向阳环境。夏季宜适当遮阴。较耐干旱,喜肥,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土壤。 盆栽令箭荷花的四季管理要点: 3~4月以后令箭荷花随着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加速,此时,应将其放向阳窗台通风处,浇水不宜多,以见干见湿,保持盆土略湿润为度。每2周施两次氮、磷结合的液肥,连续施2~3次。 4~5月变态茎上出现花蕾时再追施一次速效性磷肥。若这时养分供应不足,不仅长势弱,而且开花少。孕蕾后红色令箭每个茎片上较多保留3个花蕾,其余的花蕾应疏去,这样,开花才能花大色艳,植株发育良好。 开花期间要控制浇水量,在花蕾已现而尚未开放时只浇七八成水。若此时浇水过多易引起落花落蕾。在干燥多风的春季和炎热夏季,需经常用清水喷洒变态茎,并向花盆周围地面洒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生长和开花。 花期如能防止强光照射则可延长开花时间。花后有一段休眠期,此时,需适当控制浇水施肥,以防烂根。夏季将其放在半阴处避免烈日暴晒,否则,变态茎易发黄。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快,浇水可适当多些。 每隔半个月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液肥,连续施2~3次。入秋后新的茎片开始老熟,此时,要注意减少浇水,并追施1~2次有机磷肥,促使花芽分化。秋季光照强度减弱,需增加日照时间。若秋季光照不足或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就会导致翌年不开花或开花很少。 冬季放室内阳光充足处,此时应停止施肥,控制浇水,使盆土偏干些为好。室温保持在10~15℃。温度过高易引起徒长,影响株形美观。一般每隔1年于花后换一次盆,换盆时去掉部分枯朽根和陈土,补充新的培养土。令箭荷花变态茎柔软,需注意及时设支架绑缚,使之均匀分布。出现圆棒状的茎片时要及时剪去。 [详情]
一、考虑道路的性质:在城市交通性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较大限度满足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植物不能超过司机视线高度,形式也应简洁。在城市生活性道路中,以公共交通车辆和行人通过为目的,绿化带设计在满足安全前提下,应重点考虑美化作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高度变化。二、考虑道路的宽度:绿化带宽度和道路宽度之间要比例适宜,宽阔的道路要有较宽的绿化带,一般绿化带和车行道宽度比在l:5至1:10之间较为协调。三、考虑中小城市的经济情况:建议对道路的绿化可采用投资小、易存活、好管理的植物。为了美观,形式上还可采用曲线式、折线式或宽度不一的自由式绿化带。 [详情]
免修剪大树移植技术以抗蒸腾剂技术为核心,抑制树冠叶片的蒸腾作用:使移植时的水分代谢处于一个平衡状态,结合其他配套技术,能较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树形和提高成活率,是城市绿化快速见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抗蒸腾剂的类型 代谢型 也称气孔抑制剂,作用于气孔保卫细胞后可使气孔开度减少或关闭,增加气孔蒸腾阻力,从而降低水分蒸腾量,常见的有DNP、ABA、阿特拉津等。喷施一次DNP,其降低蒸腾的药效可维持12天;若用低浓度甲草胺(20ppm),则可维持20天以上,并且可进行多次喷施以维持药效。 成膜型 一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喷布于叶表面后形成很薄的膜,覆盖在叶表面,阻止水分子向大气中扩散,以降低水分蒸腾,常见的有丁二烯酸、十六烷乳剂、氯乙烯二十二醇等。用丁二烯酸对欧洲白桦、小叶椴、挪威槭、钻天杨等树苗进行处理,叶片上形成的薄膜使蒸腾在8至12天内下降30%至70%。 反射型 反射型抗蒸腾剂是利用反光物质反射部分光能,达到降低叶片温度、减少蒸腾损失的目的。目前研究使用较多的是成本低廉的高岭土。在作物播种45天喷施浓度为6%的高岭土,能使叶温下降1℃至25℃,蒸腾明显降低。 蒸腾抑制剂喷洒到叶片上,能暂时封闭气孔或抑制气孔打开,从而抑制叶片蒸腾,使根系损伤造成的水分代谢不平衡得到缓解。一段时间后,其较终分解物是二氧化碳、水、氨态氮和钠或钾离子,无残留,不污染植物、土壤和地下水。 抗蒸腾剂应用的复杂性 不同树种甚至同树种、不同的无性繁殖系间的蒸腾能力都不一样。因此,要用好蒸腾抑制剂,必须对不同树种,甚至不同的无性系、不同的育苗条件做严格的试验观测。 而且,蒸腾抑制剂特别是薄膜型的蒸腾抑制剂封闭气孔后,蒸腾受到抑制,使原来通过蒸腾而降低叶片温度的功能同样受到抑制,叶片温度升高,这在高温季节尤其严重。因此,蒸腾抑制剂的浓度和用量一定要适当,并要遮阴降温。 首先要通过试验来取得较好手数据,即使是同一树种,不同批次、不同季节、不同苗地,都应单独做试验;二要喷得均匀,每片叶片都要喷到;三要重点喷到叶子背面,因为叶子气孔主要集中在背面;四要喷量合适,过少起不了应有的作用,过多会使叶片温度升高,损害叶片,不利于大树恢复;五要注意遮阴降温,目前使用的抗蒸腾剂以成膜型为主,在抑制叶片蒸腾作用的同时,必然提高叶片温度,高温季节更要慎重。 上述这些问题都应该综合考虑:并根据现场的情况灵活运用,较好的方式是通过严密的试验而得出较佳的操作方案。 其他技术的综合运用 以抗蒸腾剂为核心的免修剪移植技术,需要其他移植技术的配合和运用,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移植效果,下面介绍3种比较新的配套技术。 防腐促根技术 在土球挖好后,包装之前或之后,对切断的根系伤口施用杀菌防腐药剂。同时施用促进根系再生的促根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发生生长,尽快使根系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防腐药剂可以使用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按正常用量兑水对土球的外侧喷洒。超过2厘米直径的根系切口,用伤口涂布剂进行涂抹和封闭。除了对土球进行一两次喷洒外,还应对回填土预先杀菌消毒,定植后结合浇水用杀菌药剂灌根。促根可用萘乙酸50至100ppm、吲哚丁酸100至200ppm或ABT生根粉等对土球喷洒。 土壤透气技术 上海普遍采用透气袋技术。透气袋用塑料纱网缝制而成,直径在12至15厘米,长度1米,袋里充填珍珠岩,两头用绳子扎紧。土球放进树穴定位后,回填之前,把透气袋垂直放在土球四周,三四个即可。注意透气袋一定要高出地面5厘米,回填时不要把透气袋埋住。有的公司研制了塑料做的透气管,直径10厘米,在管中安置灌溉系统,使之既可透气,也能进行灌水和施肥操作。 营养液滴注技术 大树移植初期,在树皮上扎一小孔,给树打吊针。这种在大树根系没有恢复正常功能的时候,利用非根系吸收的方式向大树补充一定营养和刺激生长的其他物质,对大树的恢复和成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海、南京、成都等地都有公司专门生产这些滴注的设备和营养液。 [详情]
泡竹(P.Ploymorphum Munro),别名爆竹、捞篱竹。秆柄细长,形成“假鞭”,使秆呈散生状。秆高5-10cm 径1-3.5cm,顶端弯曲或下垂,秆壁极薄,新秆浅绿色,节下白粉环明显。箨鞘绿黄色,密被子白粉和褐色剌毛,鞘顶平截或微下凹;箨耳及遂毛微弱;箨舌矮,中部微隆起,细齿状,先端被易落纤毛;箨叶三角形,直立,基部强烈拱起。分枝多数簇生,主枝不明显,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5-30cm,宽2-5cm。笋期7-9月。 分布:云南、广西、广东有栽培。 形态特征:地下茎的假鞭长可达1米以上,直径1厘米左右。竿散生,高5-10米,直径1.2?2厘米;节间通直,长13?20厘米或更长,幼嫩时粉绿色,仅节下明显被一圈白粉;节内长约3毫米;分枝常于竿之第五节以上开始,枝条长约50厘米。竿箨稍薄,质脆;箨鞘在竿下部者长5?7.5厘米,其基部宽8-10厘米,先端浅下凹,在竿中部者长9-11.5厘米,其基部宽4.5?9.2厘米,先端近截形;箨耳微小,鞘口缝毛卷曲;箨舌边缘具纤毛,毛落后呈细齿状;箨片短三角形至狭长三角形,背面纵肋之间有小横脉,先端钝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叶鞘初被柔毛,后变无毛;叶耳不明显或缺,鞘口缝毛少数条;叶舌低矮;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2.5?35厘米,宽2?6.8厘米,先端渐尖,顶端具1扭曲粗糙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两侧不对称,两面均无毛,主脉在下表面显着凸起,次脉7-16对,脉间小横脉密接而倾斜排列;叶柄长3?6毫米,无毛。假小 穗生于狭窄苞片之腋内;小穗长约5毫米,含孕性小花1朵;小穗轴延伸于孕性小花内稃之后而顶端具1极退化小花或仅具1稃片;颖宽大,通常具7脉,先端短尖;外稃与颖相似,上部边缘具纤毛;内稃具2脊,边缘强烈内卷;鳞被大,3?5,但通常4片,边缘被纤毛;花丝短,彼此分离,花药顶端具小尖头;子房狭长圆形,花柱长,顶端分成2枚被毛的短柱头。果实呈扁球形;果皮坚脆,易与种子分离。 产地分布: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于海拔200?1200米的山坡和丘陵地上,以及近溪河 旁的常绿阔叶灌木丛中或疏林下。印度、锡金、缅甸、越南也有分布。 [详情]
鸡冠花有红、黄、白、粉红、红紫色。造型奇特的鸡冠花原产地在印度,之后经过韩国传到日本,大约在万万叶时代开始栽种。在日本鸡冠花自古即被使用于庭园,纯供观赏。花形因如鸡之冠,挺拔而神气,故得其名。 红色的鸡冠花具有调和血脉、补充不足的气之功用,对想消除工作疲劳或全天疲劳极具帮助。人体内的能量状态早晚不一,每到傍晚时,能量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当身体疲劳的夜晚不妨摆一下红色鸡冠花,藉花朵所散发的气来消除疲劳。 另外此类花种类繁多,可分为鸡冠型、羽状型、球状型、卵状型等品种。粉红色的鸡冠花彩柔和动人,是一般人早晨苏醒之际,较希望看到的颜色。(来源:医网中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