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种球分为5级:直径3.5厘米以上为1级种球,开花率在95%以上;直径3.1~3.4厘米为2级,开花率60%~80%;直径2.5~3.0厘米为3级;直径1.5~2.4厘米为4级;直径1.4厘米以下为5级。通常情况下,3级以下的种球需经过1年的种植才能形成开花的母球,故生产上常选择品质较好的1、2级种球培育郁金香切花。为了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和花期的调配,温室郁金香大多采用箱式栽培。一般栽培箱的规格为60厘米×40厘米,高18厘米,箱内深度8.5厘米以上,种球以下至少要有4.5厘米厚的基质。另外,箱子底部应有一定的通透性,两层的间隙较好10~11厘米,栽植前需对箱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基质选用泥炭和沙子的混合物,pH6.0~7.0,普通配方为:50%~60%的黑色泥炭,30%~40%的泥炭藻,再混入10%~15%的粗沙,并且无病菌。种植前需浇1次透水,浇水多少以基质握在手中有水分出现但不成滴为正好。 (记者 佚名) [详情]
1 研究目的 鸢尾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60种,13变种及5变型,我区有14种,1变种,1变型。 鸢尾是多年生宿根花卉,它不仅花色丰富、花型多样,抗性较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耐粗放管理,适应性强,繁殖系数较高,栽培管理简单,适宜街道绿地和公园的大色块种植,也适合花坛、花境、草地点缀、镶边等,应用前景广泛,是不可多得的园林绿化资源。对新疆野生鸢尾属植物的引种、驯化,不仅能提高新疆生物物种多样性,同时也可为今后的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做准备,而研究鸢尾的胚胎学发育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鸢尾的生理特性,更好地为今后的栽培管理、杂交育种做基础。 引种驯化与培育新品种比较,所需时间短、见效快,可及早进行推广应用。 课题组通过几年的野外引种,行程3万公里,在伊犁地区、阿尔泰山区、巴里坤、达板城、昆仑山、北京等地引种考查。采集野生鸢尾11种,栽培种10种。经栽培驯化和繁育,植物园现保留有8种野生鸢尾,4种栽培种鸢尾。 2 驯化措施 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新引进的品种栽植成功,必须加强养护管理,首先选择土壤疏松,pH值3 引种地的自然条件 乌鲁木齐市植物园位于东经87°28′,北纬43°54′,海拨800m,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236mm,引种植物采用人工灌溉。引种地自然生态状况见表1。 4 引种种类及品种特征 4.1 鸢尾属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或块状呈条形,根毛纤细或肥厚;叶多基生,剑形,嵌叠排列2列,叶脉平行,基部鞘状;多数有自叶丛中抽出的花茎,花序1-3朵,花着生于顶端,花及花序基部着生数枚革质或膜质苞片,花蓝紫色、红紫色、黄色或白色,花被喇叭形或丝状,花被片6裂,2轮排列,外3枚花被裂片大并外弯;内3枚常较小、直立,而作拱形;雄蕊3,花药向外开裂,花丝与花柱基部离生,雌蕊花柱单一,上部3分枝,扁平,呈花瓣状,柱头生于花柱顶端裂片的基部,子房下位,分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椭圆形、圆球形或卵圆形,顶端有喙或无,有棱3-6,种子梨形或为不规则多面体,有或无附属物。 4.2 生态习性 多数鸢尾喜阳光充足、土质疏松、排水好、N肥适中的环境,但其生态要求各不相同,如中亚鸢尾喜凉爽,夏季高温干旱时地上部分枯黄,地下部分休眠,这时可以适当少浇水;喜盐鸢尾的抗旱耐瘠薄力强;栽培种的德国鸢尾喜湿润的林荫和渠边,耐寒性强,在积雪覆盖下乃至-40℃仍能露地越冬。鸢尾春季萌芽较早,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花芽分化多在秋季进行,枯叶期为10-11月。鸢尾类植物对土壤要求基本为:喜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但少数种类适宜半荫或稍耐荫,如中亚鸢尾。部分品种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马蔺即抗旱也耐涝还耐荫,可以做林荫植物应用。 4.3 引种种类 IrissibiricaL.西伯利亚鸢尾 Irislactealvar.lactea白花马蔺(原变种) Irislactealvar.chinensis(Fisch.)Koidz.马蔺 Irisruthnenicavar,ruthenica紫苞鸢尾 Irishalophilavar.halophila喜盐鸢尾 Irishalophilavar.sogdiana(Bunge)Grubov蓝花喜盐鸢尾(变种) IrisbloudowiiLedeb.中亚鸢尾 IrisscariosaWilld.exLink.膜苞鸢尾 5 鸢尾属的生物学特性 5.1生长发育观察 鸢尾类植物早春萌发较早,3月份开始萌发,4-7月生长迅速,花期在4月中旬至6月底,单朵花期2-5天,一般栽培种的花期比野生种的花期长且早。花期和夏季不宜移栽,否则成活率低。我们对野生的7个品种和4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生长及开花性状的观察,详见表3。 5.2 栽培技术 5.2.1 繁殖方法 (1)分株法:鸢尾从播种到开花所需时间较长,因其萌蘖多,所以主要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通常每隔2-4年进行一次,9月进入秋季后直到翌年4月春季萌发前均可进行。秋季来临花芽分化,一般不影响第二年开花。分株前除花葶,截短叶丛1/2—1/3,留15cm左右的叶,防止因根系受损、叶面蒸腾量过大、失水过多而影响成活率;春季在土壤刚解冻,萌芽不超过4-6cm时分株,过晚进入迅速生长期后分株成活率低。新分切的块茎,每块应有2-3芽和其下部生长旺盛的新根,并将老病残根茎剪去,以利新根萌发。待切口稍干、发蔫,看不到水分后再栽,防止病菌感染,以利伤口愈合。较好上午分割,下午栽植。若时间来不及,就用湿麻袋加以覆盖,第二天迅速种植,否则成活率下降。选择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株行距30-50cm。新分栽的株丛,头两年生长茂盛,开花多。需大量繁殖的,可分割根状茎,插于湿沙中,保持温度20℃,两周后即可形成新芽。分株的植株,前2-3年生长旺盛,多年不分株的生长势减弱,开花量少且小,枝叶茂密通风不良,易发生病虫害。分株后为了快速生长,较好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必须腐熟,否则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1999年-2000年我们对黄色的德国鸢尾做分株实验,从成活率上可以看出,秋季较适合分株移栽,夏季高温时不宜移栽。夏季乌鲁木齐市室外高温、干燥,植株叶面蒸腾量大,对水分、养分需求量大,这时分根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伤口愈合速度慢,丛生叶发黄干枯,影响新株的成活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较佳移植时间为秋季,其次为春季,较差为夏季。 (2)播种法:鸢尾种子因其种皮特厚,吸水性差,致使水分难以渗透到胚内,胚无法被激活,发芽时间较长。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秋播,秋季采收的种子,随采随播,播前较好用清水浸泡24小时,不要等种子完全干后再播,这样翌年5月发芽,且发芽整齐;第二种是沙藏处理,具体做法是种子经过50天的沙藏处理,播种期4月,播在育苗盆或苗床内。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撒播、条播均可,然后覆土2cm,覆盖土是用3份黄土、1份细沙、1份锯末混合而成,以防板结。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2-3个月后发芽。为防止土壤板结浇水较好采用小喷头浇水。实生苗2-3年后开花。但我们认为这几种种子处理方法均不是较理想的方法,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1999年采收马蔺的种子,干燥后分二份,一份直接秋播,另一份低温保存第二年春播,到6月均未发芽。 2000年对成熟的种子9月初直播,到第二年的7月后才发芽。2001年8月20日把采收的马蔺、西伯利亚鸢尾、喜盐鸢尾的种子用清水浸泡一天后,播到浅盆中,保持土壤湿润,浅盆冬季放在室外雪地里,到第二年5月出苗。 2002年冬季,我们采用干燥后保存在冰箱内中亚鸢尾种子,先把种子用凉水浸种24小时后,分2组处理,1组直接播在浅盆内,另1组放在冰箱内冷藏7天后,用清水清洗一下播在浅盆内,放在温室内白天25-18℃,夜晚8-13℃,3个月后均未发芽。这有可能是低温处理的时间不够,造成种子未萌发。 5.2.2 田间管理 鸢尾属植物喜阳喜湿润,在盐碱地叶片发黄,栽植前要施以充分腐熟的堆肥及油渣、骨粉等。栽植时要适当浅植,根茎顶部与地面平,栽植距离30-50cm。若种植地为较粘重的土壤,则要进行土壤改良或起高垅种植,以改善土壤的粘重潮湿状况。高垅垅高20-30cm,宽40-60cm,一般采用加沙、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生长季宜追1-2次化肥,较好次追肥在花上蕾抽葶时,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促进鸢尾花艳、花期长。第二次在6月底花开败后,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0.05%的尿素,促使鸢尾生长迅速、健壮,可增强抗病性。春季干旱地区,萌芽生长至开花阶段应保持土壤潮湿,以保证花、叶迅速生长发育对水的需求;根据气温一般在4月底浇较好次水,花前至花期10天左右浇一次水;花后,一般10-20天浇一次透水,9月底—10月初浇较后一次冬灌水。3-4年后结合繁殖分栽,同时要更换栽培地点,进行倒茬,因其对土壤肥力消耗较大而不宜连作,否则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冬季及时清除枯枝并烧毁,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鸢尾耐干旱,适应性较强,浇水次数可少于一年生草花。花后即时修剪花梗、黄叶,提高观赏价值。种植期间每浇完水后3-5天,土壤表面结块变干,开始松土、锄草,即保水又清除田间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每年开春时,较好施有机肥做基肥,以改良土壤,促进鸢尾生长。 大苗夏季移栽成活较难,且成活率较低。生长中期忌湿热、水涝;喜盐鸢尾栽培管理粗放,简便,无论干旱、短时间水涝及瘠薄均可耐受。马蔺则不耐水涝。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生锈病。中亚鸢尾在半遮荫的条件下生长更好。 5.2.3 病虫害防治 鸢尾属植物一般生长健壮。据观察,只有喜盐鸢尾和马蔺易发锈病。在同一地块种植的还有西伯利亚鸢尾、中亚鸢尾、德国鸢尾品系均未感病,由此看出西伯利亚鸢尾、中亚鸢尾、德国鸢尾品系为抗锈病品种。 鸢尾锈病病原菌为Pucciniairidis(DC.)Wallr(sp.),发病初期从叶尖上先产生点状黄色小病斑,后向下逐渐扩展成梭状或条状锈色病斑,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整株变黄,发病植株生长势衰弱,观赏价值降低。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选育抗病力强的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鸢尾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针对喜盐鸢尾和马蔺易感锈病,用抗病品种(如西伯利亚鸢尾、中亚鸢尾、德国鸢尾品系)与其杂交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根据鸢尾属植物的生长特性,种植地应选择凉爽湿润的环境,定期清园,每年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彻底烧毁,以减少传染源,合理增施优质有机肥,N、P、K合理搭配,如过量施用N肥易发生锈病,增施P、K肥,如每隔15天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其抗病能力。加强管理和养护,增强植株抵抗力。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鸢尾锈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早春用0.5-1度的石硫合剂喷撒叶面进行预防,6月初开始,每隔7-10天左右叶片喷撒25%的粉锈宁800倍液或12%腈菌唑1000-1500倍液或62%仙生500倍液连续交错喷撒叶面,可减轻或控制病害的发生;保持栽植环境的清洁与通风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是防治病虫害蔓延、危害的重要条件。 5.2.4 生长量测定 1999年9月我们进行了分株分单芽测生长量,到2001年,每月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植株的较大高度、叶片的宽度和分芽数,从4月到7月,鸢尾的叶芽数增长了57%-134%,株高从4月至6月增长了10倍到20倍,由此可见花后鸢尾进入迅速生长期,这时鸢尾从根部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此时进行分根扩繁根部伤口很难迅速愈合,从而影响根部吸收养分的速度和量,与其自身发育的状况相矛盾,导致成活率下降。而且6月以后天气炎热,植株的蒸发量也大,根部受损后吸水能力降低,易造成植株缺水死亡,这也就是鸢尾不宜在6-8月进行分根扩繁和移植的生理原因。下表就以部分鸢尾品种做以说明。 1999年秋,我们对紫花德国鸢尾进行单芽繁殖,2000年3月到11月观测其叶芽数,以此可以测量它的繁殖速度(见表6)。 由表7可以看出,1个单芽经过1年的时间可以产生15个单芽,鸢尾的繁殖速度快,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有利于扩繁和推广应用;同时可以看出鸢尾较佳繁育时间是秋季。 6应用前景 野生种的植物因其野外生境恶劣,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耐瘠薄、耐寒性,利用这些野生花卉资源,可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类型,体现新疆独特的自然特征和植物景观,野生花卉具有的抗性和较耐粗放管理,可降低管理成本。野生鸢尾因其较强的抗干旱、耐盐碱等特性,特别适合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和做育种的亲本材料应用。 白花马蔺、马蔺耐盐碱、耐践踏,较耐荫,根系发达,生长于荒地路边及山坡草丛中,可用于水土保持和盐碱地改良,可做林荫植物应用。 蓝花喜盐鸢尾、喜盐鸢尾是抗盐碱、耐旱涝、耐瘠薄荒地的重要绿化材料,也是抗性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 中亚鸢尾生长在向阳山坡、林缘草地,花期早、花色鲜艳,是重要的早春观花植物,也是重要的矮生鸢尾资源。 膜苞鸢尾生长在石砾、荒地、草甸,是旱地改良、荒山绿化、固定砂石的地被材料。 西伯利亚鸢尾花葶高、花大、花期6月,原产欧、亚温带,是重要的观花植物,可用于专类园,布置花境、点缀草坪,适合栽植于河边、水池边等。 栽培种德国鸢尾的花期长、花色丰富、花大,特别适合城市园林绿化,可做专类园、花境布置等,也是重要的切花材料。 7 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7.1 经过引种驯化观测认为,中亚鸢尾、喜盐鸢尾、蓝花喜盐鸢尾、膜苞鸢尾、紫苞鸢尾、马蔺、白花马蔺等可在植物园越冬、越夏,正常生长开花,并能繁殖后代,说明这几种野生鸢尾可以作为新的园林绿化材料应用。 7.2 鸢尾属植物可用分株繁殖方法和播种繁殖。分株较佳时间为秋季;播种较好随采随播用水浸泡24小时,这样出芽率高;种子干后再播,要经过低温沙藏处理,2—3个月后出苗。 7.3 鸢尾移植的较佳时间为秋季,夏季不宜移栽。 7.4 鸢尾可作为荒山绿化、防风固沙等地被材料应用,野生鸢尾是抗性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 作者:贺海洋1 董玉芝3 昝少平1 吴伟2 徐强2 许建强2 李宁3覃燕2 (1.乌鲁木齐市林业(园林)局 830002;2.乌鲁木齐市植物园 230011;3.新疆农业大学 830052) [详情]
夏季,日光强,气温高,湿度大,是兰花生长的旺期。同时,也是病虫害大量繁殖的时期,对兰花的威胁很大。如果温度超过35℃以上,兰花又将处于休眠状态,会停止生长。因此,如何趋利避害,给兰花创造一个良好的度夏环境,对兰花全年的生长、发育、孕蕾、开花关系极大。一、遮阴防晒。兰花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维持生命,如果没有光照,兰花很难正常发育生长。但也不是光照越强越好,夏季的烈日反而对兰花带来不利影响。我在前年曾经有几盆兰花忘了遮阴,遭烈日曝晒,灼伤了兰叶,晒成许多褐斑,后来发觉了,及时采取措施,总算保住生命,但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褐斑永远无法消失。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一定要给兰花遮阴防晒。遮阴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在阳光照射的方向,种上藤本植物或遮阴树木,遮去大部分阳光直射。也可以挂上竹帘或遮阴网,遮去70%-80%的光照。遮阴网较好用两层,上午光弱时遮一层,中午光强时遮双层。二、注意浇水。养兰的成败,很重要的因素是浇水。兰界前辈说“浇水三年功”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夏天,烈日曝晒,高温干燥,浇水尤其显得重要。怎样做到适时浇水,要根据实际情况:一看天气变化。晴天气候干燥,每天浇一次,“三伏”高温,每天早晚各一次。梅雨季节,气候潮湿,温度不高,可适当少浇。二看盆土干湿。盆土表层已干,下层尚潮湿就可以浇水,不要等到盆底也干了再浇,那就会影响兰花生长,怎样来鉴别盆土的干燥程度,可以目测,颜色变浅发白,表示干燥,颜色发黑,表示潮湿;也可以耳听,用手指敲兰盆,声音清脆,说明盆土已干,声音低沉,说明盆土潮湿;还可以称重量,盆上干燥的兰盆轻,盆土潮湿的兰盆相对要重。三看兰盆。瓦盆透气性好,盆土易干,水要勤浇;紫砂盆透气性差一些,保水性较好,水要适当少浇;瓷盆、塑料盆透气性更差,保水性更好,浇水更要减少。四看植料。颗粒硬植料如仙土,碎砖粒、植金石等,通气性好,保湿性差,浇水要勤。用塘泥、腐殖土种兰,通气性较差,保湿性较好,浇水就要适当减少。三、调控湿度。兰花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享受雨露的滋润,使植株保持足够的湿度。家庭养兰缺少这样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三伏”天气,高温干燥,直接影响兰花的发育生长。必须创造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除了给兰花及时浇水外,还要尽量保持兰室空气的湿度。笔者在兰室安置自动喷雾器,夏季高温时,定时喷雾,既增加空气的湿度,达80%以上,又起到降温的作用,一般可以降低二至四度。在去年高温超过40℃的时候,我的兰室一直保持36℃以下。同时,我在兰室内还安装了电风扇,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调节湿度,在梅雨季节闷热潮湿的情况下,起到通风降湿的作用。四、巧施薄肥。夏季是兰花生长的旺季,这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否则,就会影响兰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但兰花对肥料的需求也不是越多越好.浓肥重施不但不能使兰花很好吸收,反而会造成肥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置于死地。必须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每隔七至十天施肥一次。夏季是兰花生根、发芽、长叶的时节,营养元素氮、磷、钾要科学搭配,适当增加氮、磷的分量,促进根系发达、新芽健壮,增强抗逆力。五、防治病虫。夏季高温高湿,正是病虫害大量繁殖的时机,兰花一旦患病,较难治愈。去年本地发病较多的是茎腐病(软腐病),兰花传染了这种病,叶片由绿色变成褐色,假鳞茎变软腐烂,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快蔓延整盆兰苗,形成全军覆没。发现软腐病后要立即翻盆,将病株以及将要感染的兰株剪除销毁。留下的好苗经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新植料重新栽种,才有成活可能,保住种苗。对待兰花的病虫害,较积极的态度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一是增强兰株的抗逆力。兰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调控湿度,使兰株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二是把好进口关。引进兰花新品种,来源复杂,容易带来病菌、病毒,要严格进行消毒。将兰苗冲洗干净,在托布津、百茵清等溶液中泡浸消毒后,晾干种植。三是定期喷施农药,预防病虫害发生。喷施什么农药,要针对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有针对性的施用药物。可以用几种药物交替施用,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一次,就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浙江省兰花协会理事新昌县兰花协会副会长政工师寿济成地址:浙江新昌城关镇胜利路40号232室电话:0575-602419613655755132邮编:312500 (记者 佚名) [详情]
想要快速繁殖蝴蝶兰品种,必定要采取一种技术手段,就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蝴蝶兰种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组培技术是否过关直接关系到蝴蝶兰种苗的品质。那么在蝴蝶兰组培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有哪些呢? 首先关于组培室建设和使用问题。如今,祖国大陆各地已建好的组培室相当多,如果从事蝴蝶兰种苗生产,可以采用委托代工或者自建两种方式。按照我的经验,如果是委托代工,双方一定要签订合同,明确要求。例如,要求代工方每个月提供增殖报表,一方面是为了及时了解情况,以控制产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掌握代工者是否如期生产,监督进度。在选择代工单位时,还要考察代工单位的技术是否过关、信誉度如何等。 若是准备企业自建组培室,在建设前首先要考虑种苗是否有稳定的销路。其次是如果种苗年生产量能达到100万株,自己建设组培室才比较值得。具体需要多少操作台,可以按以下方法计算,一台操作台按一班制计算,一年可以生产6万株种苗;如是两班制则可按10万株苗来计算。 组织培养的关键程序之一是要从健康、无病毒、性状稳定的植株上获取繁殖材料。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在获取繁殖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病毒检测。如果植株的病毒浓度高,即使品种再好,也要放弃,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危害。至于病毒检测,企业可以自己购买病毒检测仪,如CPR病毒检测仪或者ELISA,成本比较高;也可以到有病毒检测设备的单位进行检测。同时,在增殖过程中较好再检测1至2次。 从事育种工作并进行种苗生产的企业,较好能自建无病毒亲本室。这一点很重要,从源头上把关,尽量减少植株感染病毒的机会。按照我的经验,在亲本室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等区域安装32目的防虫网、排风扇的页片等,并在虫子可能钻空子的地方涂抹黄油,以防止虫子进来。人员进入亲本室时要严格管理,采取风淋法,使用消毒水进行消毒;穿戴经过消毒的鞋子、衣服和手套;剪切材料较好使用一次性刀片。 关于繁殖材料的使用,我有两点建议:一是一个植株材料的使用期较好不要超过2年,或者不超过12代;二是一个芽点的增殖量保持在2000芽以内,这样才能保证组培生产出来的种苗变异率低、抗病性强、遗传基因稳定。以前,市场上曾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些厂家急于推出新的品种,或受到市场需求的诱惑,用少量的繁殖材料,短时间内增殖过量,生产出的产品出现不良表现,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这些都是教训,希望业内人士能够警戒。 作为生产者,要了解蝴蝶兰出现变异的一些症状,以尽早控制不良产品的生产。蝴蝶兰出现变异有如下症状:花朵形状变异、花色变异、花朵的色泽分布不均匀、花期不长或者开花时边开边谢、抗病性差、花梗7字型扭曲、花苞黄化等。了解这些情况,方便企业以后选择有诚信的厂家,选择健康的种苗。 推荐阅读: 景天的组培快繁技术 (记者 佚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