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垫崘瀚嶉張顭掔礉娑撳﹤鍟橀懟妤冪秹鐏忓崬顧勬禍锟�

路嘉苗圃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供应产品分类
企业新闻
  • 悬铃木的扦插繁殖技术发布时间:2009-08-13

    量28 悬铃木的扦插繁殖技术 悬铃木系悬铃木科落叶乔木,树皮灰绿色,聚花果球形。悬铃木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能力较强;其生长快,耐修剪,吸水量大,能吸尘及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臭氧),是优良的行道用树。由于悬铃木发芽早,生根迟,易发生“假活”现象,因此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促使插穗生根,保证扦插成活。 一、圃地选择  宜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前茬为农作物的土地较好;要有良好的水源及完备的供电设施。 二、整地  育苗的圃地应在入冬前或土壤封冻前,深翻土壤一次,既能冻死土壤中越冬害虫,又能风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第二年春,土壤解冻后,开始整地。犁地前,每亩施入有机肥(即人粪肥、饼肥、绿肥等)8000公斤,作为基肥。为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可用50%甲基乙硫磷颗粒剂或5%的辛硫磷颗料剂掺细土撒于地面,每亩用量5斤,用呋喃丹也行。然后深翻掩埋,要求耕深30厘米以上,晾垡,适时耙地,要把边、角耙到、耙透,并把土耙碎,肥掺匀,地整平,然后做成宽80厘米的高畦,畦面要平整,无坷垃,两畦间墒沟宽3 0厘米。 三、覆膜  3月初,选晴朗无风天,先在畦面上喷洒封闭型除草剂,然后把地膜(宽100厘米)从畦的一头开始覆在畦面上压紧,顺畦铺膜,两侧从墒沟处铲土压实,要绷紧地膜,使其紧紧贴在畦面上。 四、扦插  3月上旬,选取发育充分,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或粗条作为种条,在扦插前四五天,把种条分段剪成15至20厘米的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至3个芽,要求上剪口平距上芽1厘米,下剪口斜。为使插穗出苗整齐,防止其脱水,可将50至100个插穗捆成一捆或散放在水池或水坑内浸泡三昼夜,上面覆盖木板,防漂浮,尽量不要损坏插穗较上部的芽。如果是小面积育苗,可用50毫克/公斤的吲哚丁酸或奈乙酸液浸泡插穗基部(1/3处)8小时或用1000毫克/公斤的 abt生根粉液浸醮基部5秒,取出后在清水中洗净,然后按株行距25?60厘米(即每畦两侧各留10厘米)用小刀在畦上把地膜划个小口,把插穗顺口直插在畦上,入土10厘米左右。然后从墒沟处取土围插穗反地膜压紧压实,插后顺墒沟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插后10天可发芽,20天左右可生根(此时幼苗约15至20厘米高),其间在地膜未覆处中耕一次。为防害虫咬坏幼苗,每亩可用40%久效磷或50%辛硫磷1瓶,拌麦麸5至6斤,顺畦均匀撒在幼苗周围,也可用50%的1605乳剂1000倍液喷洒幼苗根部,效果也很好。 [详情]

  • 早稻淮山薯套种辣椒栽培模式发布时间:2010-03-16

    我们试验推广早稻淮山薯套种辣椒栽培模式十多年,总面积达10多万亩,稻谷平均年亩产505公斤,淮山薯年平均亩产2912公斤,辣椒年平均亩产803公斤;实践证明年平均亩产值达9810多元,比“稻——稻——冬闲”制增值4.1倍。这项技术的推广获得1997年茂名市二等推广奖,1998年获广东省三等推广奖。  一、早稻淮山薯套种辣椒栽培模式的优越性  1、充分利用了时间、空间的自然资源,有效地缓解粮经争地的矛盾,达到钱粮双丰收的目的。  2、充分利用淮山薯的日夜温差大才易于淀粉积累的生长特性,和辣椒喜阴生长性。  3、水旱轮作改良了土壤的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促进了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二、早稻淮山薯套种辣椒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1、选地。要选用肥沃的砂壤土,母质为冲积沙壤士更好,排灌要方便,低洼水浸田,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及石底田,均不宜种植。地下水位要在150厘米下。  2、狠抓“早”字。淮山薯原来是一年种一造的作物,改制后多种了一造早稻,故季节安排必须狠抓“早”字,使三种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早稻要早播、早插、早收;淮山薯、辣椒要早种、早管理,具体是:(1)早稻选用高产、高抗、早熟的汕优96,优196,两系杂交稻。(2)早稻要在2月底3月初播种,3月底插秧,6月底7月初收割。(3)淮山薯7月中旬前种下,辣椒9月上旬前套种,辣椒苗期25—28天。  3、淮山薯的整地、种植。淮山薯的薯块是向下深生达100—140厘米,因此种植必须开深沟,沟深100厘米,宽40厘米(不打乱耕作层),畦距180厘米(包沟)深沟开好后,分层回碎土,填平至地面。再施足基肥,起高畦,畦面平整,沟底平滑无碎泥,排水顺畅,不渍水,畦底下面原是挖好的深沟,起好畦后用直径3厘米的铁捧打一行孔,垂直到沟底,孔距12厘米(这个孔是淮山薯往下伸长,膨大的地方),然后用稻草盖较好层孔口,再盖上细碎土,插签做好孔口的标志。在孔口上种上淮山薯种,再覆盖细土,每亩约种3200—3300苗,出苗后,在沿淮山薯苗边侧,距离12厘米的地方交叉插上一行薯桩,桩高250厘米左右,桩距40厘米,让淮山薯苗向上攀生。  4、套种辣椒。在距薯苗45厘米的地方种上一行辣椒,株距37厘米,栽后淋水,同向种植,每畦一行,每亩约种1300苗。椒种选用湘研系列尖椒、宁椒、茂丰尖椒。  5、肥水管理。(1)早稻在抓“早”字的基础上,认真按水稻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2)淮山薯起畦前要施足基肥,亩施磷粉100公斤,碳铵30公斤。(3)淮山薯前期要轻施肥,浅中耕,施腐熟的有机肥为好,辣椒应稳施壮苗肥,花肥在始花至采果期追施适量的进口复合肥及尿素。防肥少、肥多、黄叶、落叶、落花、落果。一次可施粪水500公斤/亩,复合肥15公斤/亩,同时施给淮山薯。(4)辣椒大量结果时施重肥。亩施进口复合肥25公斤,加尿素5公斤,以后每收果一次,施肥一次,两作物同时施。(5)小雪期间,淮山薯要重施冬肥,亩施进口复合肥25公斤,钾肥10公斤。(6)大雪后看淮山薯苗势,亩补施钾肥10—15公斤,复合肥20公斤。(7)科学灌水,看天、看地灌水,地湿不灌,地干早灌,雨前雨后都不灌,防沤根发病烂死,要速灌、速排,不能渍水。灌水深度,较好次灌到沟深三分一处,第二次灌到沟深二分一处,不得浸过畦面,并隔厢灌水,保持湿润,含水量60%为宜。淮山薯在第2年的3月底收获,接着插下早造,淮山薯种2—3年后,再种可不再开深沟,只起畦开孔可以。  6、病虫害防治。淮山薯主要有螨虫和天蛾为害,可分别用乐果或克螨特,敌百虫防治。重皮病通过水旱轮作解决。辣椒的病虫害较多,但套种后较少,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可选用多菌灵,杀毒矾,白菌清喷杀。防治炭疽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疫病可用瑞毒锰锌。防治蚜虫、茶黄螨可分别选用辟蚜净、克螨物、尼索朗等农药。中国农业网编辑 (记者 佚名) [详情]

  • 玫瑰冬季按需重修剪发布时间:2010-06-13

    玫瑰在冬剪时要留下新枝(上年发出的新枝)、上年春天开花较多的枝条,而舍弃老化的枝条,这样可使植株年轻化,并且可以清理掉混杂在一起的枝条,保证通风、日照,整理出整体的株型。其原则是:1、不要的枝条从根部剪除。枯枝、有病虫害的枝条、细弱枝条,虽然粗但不健壮的枝条、伸向植株内侧的枝条(内抱枝)、前一年秋天才从地下发出的枝条等,即使留着也不会开出好花,所以要从根部剪除。2、剪短留下的枝条。前一年开花较多的枝条在约中间处剪短,促使花枝发出。修剪的程度因品种而异。有的不求花的数量,而希望花开得大而美的,要重剪。而有的为了使花开得多,尽量多留些芽,要留下整株的二分之一左右,剪得轻些。3、在饱满的芽上方动剪。决定剪除枝条的大致位置后,要选择其附近饱满的芽,在芽上6~7毫米处、与芽的方向平行来剪。饱满的好芽是指大而带圆形且硬实的芽。顶端瘦弱的尖状芽不是好芽。芽伸向各个方向,尽量要保留伸向植株外侧的芽,因为伸向内侧的芽一旦长成枝条,则变成内抱枝,会影响通风,易成为病虫害的发生源,而且枝条相碰怕会伤到叶、花等。 (记者 佚名) [详情]

  • 金盏菊种植技术发布时间:2010-06-13

    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又名长生菊、金盏花、长春菊、黄金盏等,为菊科金盏菊属草本花卉。 金盏菊幼苗3片真叶时移苗一次,待苗5~6片真叶时定植于10~12厘米盆。定植后7~10天,摘心促使分枝或用0.4%比久溶液喷洒叶面1~2次来控制植株高度。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肥料充足,金盏菊开花多而大。相反,肥料不足,花朵明显变小退化。花期不留种,将凋谢花朵剪除,有利花枝萌发,多开花,延长观花期。留种要选择花大色艳、品种纯正的植株,应在晴天采种,防止脱落。 金盏菊的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每15—30天施10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施肥至2月底止。在金盏菊长至幼苗后期,叶片4—5个时,实行摘尖(即摘心)能够促使侧枝发育,增加开花数量,在较好茬花谢之后立即抹头,也能促发侧枝再度开花。 另外低温处理种子播种,将种子放入0度冰箱中24小时,取出后即在露地播种,苗床要遮阴,八月中旬发芽,每周追施一次稀薄腐熟粪水,九月下旬也能开花。 金盏菊的开花期可以通过改变栽培措施加以调节,调节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春正常开花之后,及时检出残花梗,促使其重发新枝开花;加强水肥管理,到了9—10月可再次开花。 2、8月下旬秋播盆内,降霜后移至8—10摄氏度温度下培养,白天放室外背风向阳处,严寒时放在室内向阳窗台上。一周左右浇一次水,保持盆土湿润,每月施加一次复合液肥,这样到了隆冬季节即能不断开花。 3、三月底或四月初直播于庭院,苗出齐后适当间苗或移植,给予合理的肥水条件,六月初即可开花。因金盏菊成化需要较长的低温阶段,故春播植株比秋播的生长弱,花朵小。 4、八月下旬露地秋播,苗期适时控制浇水,培育壮苗。入冬后移栽到防寒向阳地内越冬,气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夜间加盖草帘防寒,白天除去草帘。当较低气温降至到零下7摄氏度以下时,在草帘下加盖一层塑料薄膜。此时白天只打开草帘,不打开薄膜,但晴天中午前后宜适当通风。翌年早春较低气温回升到零下7摄氏度以上时,及时除去薄膜,夜间盖上草帘即可。待较低气温升到0摄氏度时应立即除去草帘。此时适当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性,同时,每隔15天左右追加一次稀薄饼肥水,这样到了五一节,金盏菊便可鲜花怒放。 此外,现将金盏菊种子放在0摄氏度冰箱内数日进行低温处理,然后于八月上旬播种于露地,九月下旬也能开花。 [详情]

  • 四翅滨黎的育苗与造林技术发布时间:2010-06-23

    滨藜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原包括约180多个草本和灌木植物种,广泛分布 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美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种类较多。四翅滨藜[ Atriplex canescens (Pursh) Nutt]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犹他 州野生动物资源局、农业部林业局山际林业和牧场试验站、水土保持局等单位通过多年努力 ,选育出的改良品种,已广泛用于牧场改良、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具有很多优良特性。1994~1997年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引种研究并取得成功,从1998年开始在我省林业生产 中广泛推广应用。 1 树种特性 1.1 耐干旱、抗寒冷 在年均降水量350 mm以下,年均气温5℃左右,极端较低温-40℃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盐 碱地带生长良好。 1.2 速生、耐盐碱 四翅滨藜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树种,被有些国家称之为“生物脱盐器”。据报道,种667m2 滨藜,1年能从土壤中吸收1t以上的盐分。而且生长较快,在西宁地区当年高生长可达50~ 60cm。 1.3 是荒漠、半荒漠山旱地极有价值的优良饲料灌木,具有可观的饲料产量和丰富的营养 价值。枝叶含12%以上的粗蛋白,生物量达15 t/hm2,同时具有积累硒的能力,更加提高了饲料质量。 2 育苗技术 2.1 播种育苗 2.1.1 土壤处理大田育苗在土壤深翻前,采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或 硫酸亚铁制成毒土撒施或进行混拌灭菌,用辛硫磷或甲拌磷等药剂毒土灭虫。 2.1.2 播种 (1)播种前进行12~48h清水浸种,待20%~30%种子裂口吐白时进行播种,亦可采用ABT6号生根粉10~50 mg/kg浓度浸种12~24h后播种。 (2)播种深度一般以1~2cm为宜,太浅时种子容易因地表干结而造成芽干;播种过深种芽破 土困难,影响出苗。 (3)大棚育苗不需遮荫或覆膜,但在露地育苗,播种前期必须采取遮荫或覆膜,以利于提高 地温、保湿,防止日灼。但应注意,待种子大量出苗后要及时撤去覆盖物。 (4)青海东部地区,大棚育苗可在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露天育苗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后一般8 d左右开始出苗,20d左右出苗结束。 2.2 嫩枝扦插育苗 2.2.1 土壤处理与苗期管理土壤处理方法与播种育苗相同。扦插前应灌 足底水,扦插后10d左右应予遮荫,每日洒水1~2次,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有条件时较好采用全光喷雾扦插育苗设备进行。  2.2.2 插穗采制、处理与扦插 (1)6~8月份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良类型单株,采集中上部当年生嫩枝,剪取8~15cm, 上部留3~6片叶,修去下端其余枝叶作插穗。 (2)插穗剪好后,用清水浸泡1 h左右;或采用50~100 mg/kg浓度的ABT 1号、6号生根粉液 浸泡插穗下部2 h后及时扦插。 (3)扦插基质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成本低、效益好”的原则,选用耕作土 、腐殖质、细沙做扦插基质;有条件时可采用锯沫与耕作土或河沙、蛭石与耕作土等做基质 。 2.3 苗木出圃时间 在西宁、海东地区,大棚容器播种苗在出苗后40~60d即可出圃,1年能出圃2~3次。嫩枝 扦插容器育苗,在根系长到容器底部时即可出圃造林。 3 造林技术 3.1 适且栽植的立地条件 根据引种研究和推广应用,四翅滨藜可在青海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共和盆地海拔2800m 以下,年降雨量250 mm以上,年均温5℃左右的干旱、半干旱荒山荒坡、荒漠半荒漠地带栽 植。适宜的土壤类型为淡栗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沙质盐碱土、风沙土等。 3.2 对苗木的要求 四翅滨藜为深根性树种,一般实生苗根深为植株高度的4~5倍左右。因此,为保持 根系完 整并便于起苗,造林用苗不宜太大,一般高以5~15cm为宜。容器育苗在起苗前必须灌足底 水,以保证容器内基质团结,湿润不松散,进行带土造林。较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造 林。 3.3 造林时间 裸根苗在春、秋季造林,容器苗在雨季、秋季造林,栽植 密度一般为1.5m×1.5m、1.5m×2.0m;栽植时做到苗正、不窝根、踩实并及时浇水。 3.4 造林后的管护 由于四翅滨藜对牲畜的适口性较好,因此,在造林后的头2年必须对造林地严加管护,采取 封禁措施,防止牲畜啃食、践踏,保证幼苗成活及前期生长。 [详情]

  • 翠花掌 [百合科] [芦荟属]发布时间:2013-04-30

    翠花掌 [百合科] [芦荟属] 拉丁名:Aloe variegata别名:千代田锦、什锦芦荟、斑纹芦荟 产地分布: 翠花掌原产非洲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植物。株高20~30厘米,具短茎,肉质叶自根际长出,呈三出覆瓦形排列,旋叠状生长,叶片三角剑形,肥厚多肉,表面下凹呈"V"形,叶长约12厘米,宽3~5厘米,叶缘密生白色肉质刺,叶色深绿,有横向排列不规则的银白色或灰白色斑纹。松散的总状花序,有小花20~30朵,花朵筒状,橙红或橙黄色。 生长习性: 喜温暖、干燥的半阴环境。不耐寒,畏高温多湿,忌强光曝晒,适合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生长。夏季高温时植株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宜放在通风凉爽处养护,浇水不必太多,以防因闷热、潮湿引起的植株腐烂。 园林用途: 翠花掌叶色斑斓,花朵鲜艳,是一种既可观叶、又能赏花的小型观赏芦荟。适合用小盆栽种,点缀窗台、几案等处。而千代田之光则是芦荟中的珍贵品种,多肉植物爱好者可作为品种收集栽培。 繁殖培育: 春、秋季及初夏是植株生长的旺盛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冬季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内,10℃以上可继续浇水,并酌情施些薄肥,使植株生长;如果节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3~5℃低温。 [详情]

1/2 记录数:7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0571-87153887 邮箱:kf@nongmiao.com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农苗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82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