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马的人工繁殖与养成技术发布时间:2009-03-28
海马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强身健体、舒筋活络、补肾壮强、消炎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素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又是珍贵的观赏鱼类和良好的装饰品材料,经济价值极高。我国沿海水域辽阔,人工养殖海马大有可为。 一、生物学特性 海马是温带海洋鱼类,属隶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其适应水温5℃-32℃,海水比重1.009-1.027,光照(烛光)500-2000,pH值6.5-8.0,透明度1米-1.5米,溶氧量2.5毫升-4毫升/升。 二、海马的繁殖 常年3月-11月,水温20℃-30℃,是海马的繁殖季节;5月-9月,水温25℃-28℃是繁殖盛期。但由于越冬后的海马体质瘦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差。因此,必须采取雌雄分养、疏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尾-30尾,给予充足的饵料,并注意控制水温、光照、比重等条件,促培育。 1.亲鱼人工繁殖 海马可选用年龄1年-2年,健康、完整、体大而丰满的雌雄个体作为亲鱼。先将雌雄亲鱼分开饲养于育苗池中,育苗面积约4平方米-6平方米,深1.5米、宽2米,水质良好,水温变化小。每平方米放养亲于20尾-30尾,投喂挠足类、端足类、糠虾等活饵,搭配少量人工鲜饵,日投饵3次-4次。 2.水温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养,亲鱼的生殖腺渐趋成熟,雄海马在16℃左右,即开始发情;而雌海马在19℃左右,才见有发情现象。因此,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并按个体1:1令其产卵。 3.光照 水温15℃,光照200Lux以上,有50%以上雄海马开始发青,光照在200Lux以下,发情现象大减。到繁殖期,光照5000Lux-10000Lux之间,有一定的作用。 4.比重 采用1.017以上的海水培育亲海马,体壮病少,成活率达80%以上。1.01以下则病害多,死亡率大。 5.繁育 海马多在早晨或傍晚交配,这期间食欲稍减,体色减褪,雌雄互相追逐,并列流动,当兴奋达到高潮时,雄鱼肛门后的育儿袋膨大,呈透明状,袋口张开。雌鱼生殖器突出。雌雄尾部互相勾搭,雌鱼将卵产入雄鱼的育儿袋中,卵在其中受精发育。刚交配时的育儿袋较小、透明、柔软,随着袋中配体的发育,袋变大、色加深。育儿期的雄于不喜游动,常栖池底层,食欲锐减。此时宜精心护养,操作要轻快,离水时间不宜太长,温差应小于2℃-3℃,以防流产。每天投饵4次-5次,饵料要新鲜,大小适合,投饵量宜少,水质应清洁,含氧丰富。受精卵在育儿袋内经23天-25天孵出。海马每“胎”产苗数10尾至千余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有的海马生育能力较差,如大海马和三斑海马只有20%-70%的个体有生殖能力。在计划育苗之前即应考虑此因素。 雄海马多在黎明前产苗,一般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完成。如受低温或其他因素影响,也可延迟1天-3天。在短时间内产完的苗质量较好,持续时间长则质量较差。如遇难产,可用左手按住亲海马,右手顺育儿袋口方向轻轻按摩实行人工助产。人工助产产出的幼苗质量也不错。雄海马产完苗后,应立即将其捞起,与幼苗分开养殖,以防其吞食或伤害有苗。 三、海马的养成 出生后即能摄食,就要与亲体分养。在养成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温、水质、饵料、光照和密度等条件,以促进养成效果。 1.分养规格 按个体大小和性别分群分批放养,体长6厘米以下宜在育苗池中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生苗1000尾,经过7天-15天,苗体渐大,密度可酌减。体长6厘米以上的中大海马和成年海马则放入面积为6平方米-20平方米的养成池饲养,放养密度分别为300尾和100尾。在高温季节适当疏养和勤换水,低温季节则可适当密养并减少换水辞书。如果是采用流水式养殖的话,其放养密度可以酌情提高。 2.海水温度 海水须经过粗砂过滤或沉淀澄清后方可用于养殖海马。适温范围在12℃-24℃。初生苗在20℃以下,成活率低;在25℃以上,成活率高。换水温差应不超过2℃。 3.沉淀水质 海水经过沉淀处理,透明度以40厘米-50厘米为宜。每天或隔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新鲜。如有条件的饲养场,可搞流水培养,流量每小时1吨-2吨。苗在出生3天后开始换水,比重以1.008-1.015之间较好。 4.投喂饲料 一般应尽量采用鲜活浮游甲壳类作为饵料,活饵可以人工培养或到自然水域捕捞。饵料要加工成与海马吻口大小相适应。体长在6厘米以下的,要投1毫米-3毫米的挠足类肢幼体及小型挠足类;体长6厘米以上的,可投5毫米-8毫米的挠足类、端足类等浮游甲壳动物;体长10厘米以上的,主要饵料为1厘米左右的糠虾或虾苗。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量为摄食量的1.5倍。投饵应在白天进行,黑暗中海马停止摄食。海马很贪食,要防止其摄食过饱,须勤观察,防止因投饵过多造成池水劣变。 海马养殖达10厘米以上即可上市出售。在运输时应保护水质清洁,水温相对恒定;同时要经常检查海马的状况,必要时可将水震荡或使用通气装置,有利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海马的成活率。 四、疾病的防治 1.肠胃病病因:这是一种消化道的疾病,5月-9月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食物带入病菌,以及喂以腐烂变质的饵料所引起。症状:发病的海马活动减少、痴呆、离群、肛门松弛发红稍凸出或呈白色。疗法:可用0.25克-0.5克土霉素(4片-8片),溶于200毫升海水中;再将准备投喂的饵料放入药液中浸泡15分钟,然后投尾。连喂4天,可见疗效。 2.水霉病病因:8月-11月较为多见。主要是水质过于浑浊不洁而引起的。症状:发病海马表皮附着一层灰白色纤维,似毛状,鱼体受刺激后常作挣扎摆动,呼吸缓慢。防治:预防此病,必须勤换水。如海水浑浊不清,应用100目筛绢过滤或沉淀后使用。疗法:对已患病的海马要立即治疗。可取淡水100公斤,装入缸里,然后将生病的海马放入淡水中浸泡10分钟(如果浸泡时间超过20分钟,海马就会立即死亡),然后立即捞出又放入养育池内。经过2次-3次浸泡,水霉病即可冻死,并且自行脱落。 (记者 不详)
[详情]
- 苗木生长期要加强追肥发布时间:2009-04-28
苗木生长期间,应及时供给苗木不同生长期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一、追肥种类。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或腐熟的人粪尿。苗圃中常见的速效肥有草木灰、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化学肥料。 二、追肥数量及次数。在土壤保肥力好、降雨量不大的地方,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一些;土壤保肥能力差的沙土或降雨量多的地方,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宜少。一般苗木生长期可追肥2-6次,较好次要在幼苗出土后一个月左右,幼苗长出数片真叶时施用。以后每隔10天左右追施一次。较后一次追肥时间要在苗木停止生长前一个月进行。施用追肥时要由稀到浓,量少次多,适时适量。 三、追肥方法:可分为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1、土壤追肥。分为干施和湿施法。干施法是将肥料沟施,沟施的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苗木对肥料的吸收。湿施是将肥料兑成液体,全部均匀地施在育苗地上。 2、根外追肥。是在苗木生长期将速效肥料的溶液直接喷洒在苗木叶子上,让肥料溶液逐渐渗入叶内合成苗木急需的营养物质。为了使溶液能以极细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叶面上,有利叶子的吸收,应使用压力较大的喷雾器进行喷洒,时间较好选择傍晚时分。喷后2日内若遇雨失效,应在雨后补喷一次。 (记者 佚名)
[详情]
- 银杏苗移植技术发布时间:2011-07-25
移植技术银杏苗移植是发展银杏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小苗移植,即 l-2年生苗移植,主要用于采叶圃生产;中苗移植,即3-5年生苗移植,主要用于矮化密植园和果材两用生产 ;大苗移植,是指5年以上树龄的苗木移植,主要用于绿化,当然亦可作为果、材园生产用的砧木使用。银杏苗移植的成功与否,主要与移的时围、苗木的根系、栽植穴的处理、栽植方法和植后管理有较大关系。1.移植时间银杏苗在春、夏、秋三季都可移植,但夏季移植要掌握在苗木较好次停止生长后进行,并且苗木要带土坨移植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因此生产上以秋、春两季移植为主。秋季要在银杏苗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移植,春季要在土壤解冻后至银杏苗萌动前移植。秋季移植要尽量将时间提前,春季移植要尽量将时间推后。如果在移苗期间遇到冰冻,要将苗木放到保暖的地方或用苫于寄物遮盖根系,也可假植在当地,防止银杏根系遇到冻害。2.苗木根系根据移植苗木的大小和运输条件,移苗时要尽量多留根。一般小苗要保持 15-20厘米的根长(根冠不要求)。中苗要保持在四厘米以上的根长,40厘米左右的根冠。大苗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根长,60厘米以上的根冠。直径在10厘米左右的大苗移苗时,较好要带 50立方厘米以上的土坨,保持1O0厘米左右的根冠才能保证成活率。3.栽植穴的处理 栽植穴的大小,一般在土层深厚的地方,能放下苗木根系即可。土层浅薄的地方,栽植穴要适当加深加大,穴内适当放些表土或干净的细沙有利于根系生长。千万不要在栽植穴内施肥,以防造成烂根。4.栽植方法银杏苗喜欢浅植,一般以根径与干径交接处与地面平齐为宜。栽植时先将苗木断根、伤根剪掉,超长根和断面不整齐的根剪齐,将苗木放人栽植穴内(有土坨包扎物的要除去),再填人表层的土,然后填深层的土,将穴填平后,要将苗木向上提几下,使苗术根系舒展齐,较后将栽植穴内的土踩实即可。栽植大苗时,穴内还可先填些干净细沙,以利提高成活率。5.植后管理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待水渗下表土稍干时,小苗要及时松土保壤,大苗要用疏松的土将穴填平。以后旱就浇,不旱不浇,切勿连续浇水。对于绿化树苗,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可适当去掉部分树枝,以减少树体的养分消耗。追肥要在苗木旺盛生长时进行,并且要适量少追。追施地方,小苗要在树干15厘米以外;中苗要在树干25厘米以外;大苗要在树干50厘米以外追施。 (记者 佚名)
[详情]
- 草坪主要虫害及其防治发布时间:2013-01-21
草坪上栖息有多种有害昆虫。它们取食草坪草、污染草地、传播疾病,常使草坪遭受损毁,严重影响草坪的质量。因此,消灭害虫,保护草坪,是草坪建植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蝗虫类蝗虫类属直翅目蝗总科。蝗虫食性很广,可取食多种植物,但较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喜食草坪禾草,成虫和若虫蚕食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寄主食成光秆或全部食光,是农、林、牧和绿化业的一类重要害虫。多在5~9月发生。防治方法:①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5%敌百虫粉剂、3.5%甲敌粉剂、4%敌马粉剂喷粉,每公顷30公斤。50%马拉硫磷乳剂、75%杀虫双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喷雾。②毒饵防治:用麦麸100份+水100份+1.5%敌百虫粉剂2份(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等0.15份)混合拌匀,每公顷22.5公斤,也可用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112.5公斤,随配随撒,不宜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③人工捕捉 :数量不太多时,可用扑虫网全面捕捉,也可减轻危害。小地老虎幼虫体长55~57毫米,头宽3~3.5毫米 ;全体黑褐色稍带灰色;股足趾沟15~25个不等,除较好对腹足有时不到20个外,其余均有20个以上。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 ;体色灰褐,有黑色斑纹,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前胫节侧面有刺。专食草坪草嫩茎嫩叶,严重时能造成草坪中的“秃斑”。防治方法:在小地老虎夜间出来觅食时,用1/1000敌百虫液喷杀,也可在凌晨进行化学诱杀。蝼蛄蝼蛄成、若虫均在土中食刚发芽的种子、根及嫩茎,使植株枯死。这类害虫还可在土壤表层穿掘隧道,咬断根或掘走根周围的土壤,使根系吊空,造成植株干枯而死。防治方法:①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习性,设置黑光灯诱杀。②用毒谷防治,即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药液、浸泡半熟且晾干后的谷子。③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灌根,效果亦好。蛴螬蛴螬是绿地、草皮等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绿地不能翻耕,更有利于其繁殖。受害的草坪草根系被其截断,咬食一空,成片死亡。防治方法:①种子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2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药剂为种子量的0.1%~0.2%,40%甲基异柳磷乳油用量为0.1%~0.125%。先将药剂用种子重量的10%的水稀释,然后喷拌于待处理的种子上,堆闷10~15小时,使药液充分吸渗到种子后即可播种。②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加水3~5倍,喷拌在25~30千克的细土中撒施。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3千克或40%的乳剂250克,拌细土25~30千克撒施后浅耕。粘虫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杆。防治方法:常用1/1000敌百虫喷杀。麦长蝽主要危害草坪草叶子,有时也危害其茎。被刺吸式口器刺伤的叶片,先出现黄色小斑点,小斑点扩大成黄褐色大斑,造成叶片皱褶,轻者阻碍草坪草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植株干枯而死亡。防治方法 :每平方米草坪用2.4毫升西维因乳剂或2克50%可湿性粉剂,也可用2.4毫升氯丹4E乳剂、地亚农1.2~2.4毫升25%乳剂或1.4克25%可湿性粉剂或19.6克5%颗粒杀虫。草地螟蛀食草根及茎部,使供水中断,导致茎、叶发黄、枯死。防治方法 :用2.5%敌百虫粉剂喷粉,每公顷22.5~30千克。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加入少量碱面)、50%马拉硫磷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800倍液喷雾。还可用每克菌粉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菌粉或青虫菌菌粉200~3000倍液喷雾。蚂蚁拱掘土壤,影响草坪生长和人类卧息。可在蚁穴处喷撒地亚农或氯蜱硫磷毒杀。蚯蚓将土翻出地面,使草坪高低不平,给修剪带来困难。可适当提高草坪刈剪留茬,以便将隆起的脊土隐蔽起来。也可采用垂直刈割,破坏脊土,整平草坪。
[详情]
- 花烟草如何栽培?发布时间:2013-02-12
花烟草(Nicotianaalata)为茄科烟草属一年生草本,在我国可普遍栽培,喜光照、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花色有白色、黄绿色、粉色、玫瑰红色和红色等,从初夏至降霜均可开放,是优美的花坛、花境材料,又可丛植或大面积栽植。
育苗
花烟草种子粒径较小,每克约11500粒,现在国内生产商一般采用丸粒化种子。育苗基质应选保湿效果好、透气性好的进口草炭为宜,pH值为5.5~5.8,播种前要求基质湿度饱和。育苗依苗期生长表现分为4个阶段:
较好阶段胚根萌发阶段,时间从播种后至根长0.6cm,子叶开始生长。土壤温度保持24℃~26℃,保持基质中等湿润,即湿度均匀一致但不饱和,此阶段的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干燥。种子播后不能覆土,1100~4300lux的光照有助于花烟草种子的萌发,使用大规格穴盘有利于根系的发育,较好条件下3~5天幼根出现。在这一阶段结束后,胚根已经伸长,根系正在形成。
第二阶段茎和子叶长出,时间从较好阶段结束到根长1.2~1.4cm,子叶长出。土壤温度降低,保持20℃~24℃,光照调至5400~13000lux。子叶一旦展开每周即可施用50~75ppm的14-0-14缓释肥,幼苗根系穿透基质后可让土壤见干见湿,但避免干燥,否则幼苗将停止生长。这一阶段一般持续7~10天。
第三阶段根系深入穴盘,达2.5cm,出现2~3片真叶。这一阶段的重点应放在浇水和施肥管理上,使花烟草产生发达的根系。每24小时进行一次干湿循环周期,增加施肥的浓度,一般一周施用一次100~150ppm氮肥,肥料可采用20-10-20和14-0-14交替使用。土壤温度可逐渐降低,保持18℃~21℃即可,此阶段光照保持在13000~16000lux,可采用B9控制株型。这一阶段在200穴的穴盘中一般持续4~6周。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后期,发达的根系占据整个穴孔,花茎应有3~4片叶子。此阶段的重点还在于浇水和施肥管理。土壤温度必须保持16℃~17℃,光照可上升至16000~38000lux。施肥同第三阶段,但此阶段后期上盆前7~10天需减少浇水与施肥,以适当炼苗。
[详情]